當地時間11月5日(周三),哈馬斯通過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又向以色列移交一名人質遺體,以色列總理辦公室隨后確認接收。目前仍有6名人質遺體滯留加沙,該問題已成為美國斡旋的停火協議核心爭議點,以色列以此為由拒履部分援助承諾。
![]()
![]()
哈馬斯方面表示,加沙境內普遍的戰爭廢墟以及以色列對重型搜救設備入境的限制,導致遺體回收工作難度極大。
半島電視臺記者努爾·奧德披露,本次移交的遺體經四天廢墟挖掘才得以找到,挖掘地點位于加沙城東部舒賈耶亞社區,該區域已被以色列軍隊控制數月,一支埃及專家團隊參與了此次搜尋。
![]()
過冬物資告急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辦公室確認遺體接收后重申立場,稱在所有被俘者遺體全部歸還前,不會履行第一階段停火協議中的關鍵承諾,包括允許人道主義援助物資自由進入加沙。
![]()
以色列此前已多次指責哈馬斯未按協議釋放全部遺體,違反停火約定。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高級發言人阿比爾·埃特法11月5日(周三)警告,自10月停火生效以來援助有所增加,但運入加沙的食品和其他物資仍遠遠不足。
她說:“我們正在與時間賽跑,冬天即將來臨,人們仍在挨餓,需求壓倒一切。以色列應盡快開放更多過境點,加速援助物資流通。”
根據加沙當局數據,自停火協議生效至10月底,以色列平均每天僅允許145輛援助卡車進入,僅為協議規定的每日600輛的24%。
![]()
挪威難民理事會11月6日(周四)披露,以色列已拒絕23份援助機構提交的申請,這些申請包括運送帳篷、毛毯等關鍵御寒物資。
該組織中東與北非區域主任安杰利塔·卡雷達強調:“我們保護家庭免受冬雨和嚴寒的時間窗口非常短暫。停火已過去三周多,加沙本應迎來大量庇護物資,但實際抵達的只是杯水車薪。”
在南部城市汗尤尼斯的一處社區廚房外,55歲的阿卜杜勒·馬吉德·扎伊提帶著九個孩子排隊領取食物。他來自北部沙提難民營,家園已在戰火中化為廢墟。
![]()
他說:“沒有工作,沒錢買吃的,要不是這些社區廚房,我們早就撐不下去了,它們是我們活下去的唯一指望。”
另一位母親辛德·希賈齊同樣靠每日排隊領飯養活六個孩子,她說:“他們說停火了,可這根本就是一場騙局,封鎖從未真正解除。”
以色列展示毀城區域
周三,以色列軍方還組織了美聯社、法新社等媒體記者參觀加沙城東部邊緣的毀城區域,該區域已被以軍徹底夷平。
以色列軍方發言人納達夫·肖沙尼中校稱:“此舉是為了拆除哈馬斯的軍事基礎設施,必須確保該區域不再成為其基地。”
![]()
他解釋,廢墟下可能隱藏深達 100 米的隧道,不清除這些設施就無法開展重建工作,還透露近期仍有武裝分子試圖在該區域部署武器。
美聯社記者在兩小時參觀中未發現平民蹤跡,僅看到以色列士兵駐守,其中一名士兵穿著印有“哈馬斯狩獵俱樂部、狩獵愉快”字樣的 T 恤,圖案為軍靴踩踏武裝分子骨架。
![]()
![]()
衛星照片顯示,自今年1月起,以軍已規模化推平加沙北部、拉法及汗尤尼斯的多個社區,此次展示的舒賈耶亞社區鄰近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的事發集體農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