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蘇丹北達爾富爾州首府法希爾的沙特婦產醫院,本應是生命庇護所的建筑淪為屠宰場。
快速支援部隊(RSF)武裝分子闖入時,患者、醫護人員及陪護者正蜷縮在角落祈禱,最終全部倒在槍口下。
衛星圖像記錄下醫院周邊五處 “血色土地”,耶魯大學人道主義研究實驗室證實這是 “系統性殺戮” 的鐵證。
這場持續31個月的沖突,已從權力爭奪演變為對平民的集體獵殺,而國際社會的遲滯反應,正在將達爾富爾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
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報告揭示,蘇丹5個地區已正式爆發饑荒,均集中在達爾富爾流離失所者營地和努巴山區。
最新數據顯示,2460萬人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其中810萬人處于緊急狀態,63.8萬人達到饑荒閾值,這意味著日均死亡率超過每萬人2人,兒童急性營養不良率突破 30%。
更致命的是,RSF在達爾富爾修筑的環城土墻,徹底切斷糧食運輸通道,聯合國難民署證實,僅有3.5萬難民成功逃離法希爾,剩余20萬平民下落不明,大概率已死于饑餓或屠殺。
![]()
11月3日,兩場無人機襲擊將蘇丹危機推向新高潮,北科爾多凡州平民追悼儀式遭RSF無人機轟炸,13人死亡。
北達爾富爾州兒童醫院被精準打擊,7名婦女兒童殞命。這種 “無差別殺戮” 已成為常態,法希爾淪陷后5天內,超2000名平民遇害,武裝分子挨家挨戶搜捕,對非阿拉伯部落實施針對性屠殺。
甚至在醫院處決傷員,國際刑事法院已啟動緊急調查,認定這些行為 “可能構成戰爭罪與危害人類罪”,RSF領導人達加洛雖承認部隊 “濫用職權”,卻未阻止暴行蔓延。
沖突爆發至今,蘇丹已有1240萬人流離失所,400萬人逃往埃及、南蘇丹、乍得等鄰國,埃及單國接收難民達 150 萬,邊境難民營不堪重負。
![]()
人道主義救援正陷入 “有錢難運、有人難救” 的絕境。
援助通道被武器化RSF多次襲擊救援車隊,截至2025年11月,已有近百名援助人員遇難,世衛組織證實法希爾唯一運轉的醫院遭4次襲擊,醫療體系完全崩潰。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痛斥:“蘇丹已成為平民被獵殺、援助人員被針對的地獄,安理會決議淪為空談”。
![]()
蘇丹沖突絕非簡單的權力斗爭,而是英國殖民時期 “分而治之” 政策的惡果。
殖民當局扶持阿拉伯部落控制尼羅河沿岸資源,將非阿拉伯部落邊緣化至達爾富爾干旱地區,形成 “阿拉伯 - 非阿拉伯” 的族群對立。
這種對立在資源匱乏背景下升級為生存爭奪,RSF 的前身 “金戈威德民兵” 正是源于阿拉伯部落武裝,如今通過 “部落動員” 擴充兵力,將沖突異化為種族清洗。
喀土穆大學教授阿尤布?阿卜杜勒?哈菲茲指出:“部落忠誠壓過國家認同,殖民時期的武裝化政策,讓今日的暴力難以遏制”。
![]()
蘇丹豐富的石油、金礦、鈾礦資源,使其成為域外勢力的 “利益角斗場”。
《衛報》曝光,英國制造的軍事裝備經阿聯酋轉運至 RSF 手中,而部分國家通過向沖突雙方輸送武器,換取黃金走私特權和港口使用權。
這種 “資源換支持” 模式讓沖突雙方脫離國內經濟支撐,停火談判多次破裂。
更危險的是,RSF控制法希爾后,向當地部落發放步槍組建 “自衛隊”,引發連鎖反應,非阿拉伯部落也自發武裝,形成 “部落割據” 的惡性循環。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耿爽大使直言:“全球 2024 年新增失蹤人員5.6 萬人,蘇丹登記在冊的失蹤者超7700人,有罪不罰的縱容正在助長暴行”。
![]()
由美國、沙特、埃及、阿聯酋組成的 “四方安全對話” 機制提出的3個月停火加 9個月政治過渡方案,遭到蘇丹政府拒絕,理由是 “不能將叛亂組織與政府軍同等對待”。
安理會第 2736 號決議要求解除法希爾圍困、保障援助通道,但RSF不僅無視決議,反而試圖建立 “平行政府”,遭到安理會強烈反對。
美國總統非洲事務高級顧問馬薩德?布洛斯承認,盡管雙方初步歡迎新停火方案,但 “局勢復雜到難以落實”,而白宮則坦言 “和平結束沖突的現實渺茫”。
蘇丹的危機早已超越國界,乍得的難民營爆發霍亂,南蘇丹的糧食儲備僅夠維持 3 個月,整個非洲之角的穩定正被撕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