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nèi)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25年8月1日下午,昆蟲學家、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來到了云南的哀牢山腳下。
他沿著附近的小徑進行考察,時不時看著路邊的亂石堆和枯枝敗葉叢。
對于經(jīng)驗豐富的趙力來說,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往往隱藏著各種珍稀的昆蟲。
![]()
當他走到一處名為“蜈蚣山”的區(qū)域時,一堆雜亂堆放的石頭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種地方一般都是蜈蚣非常喜歡的地方,所以趙力就懷疑這地方會不會有蜈蚣啥的。
于是他就蹲下來開始翻石頭,結果翻著翻著一只巨大的蜈蚣就出現(xiàn)了。
![]()
它看上去起碼得有20厘米長,無數(shù)對足快速地蠕動著,顯得十分靈活。
趙力心中一陣驚喜,因為這樣子的蜈蚣在咱們國內(nèi)不常見,雖然它的名字叫做中國紅龍蜈蚣。
見了光的蜈蚣感覺到了危險,于是立刻就開始尋找暗處,然后爬了幾分鐘之后就消失在石頭下面了。
![]()
趙力覺得很驚喜,因為這只蜈蚣是一只超大個頭的個體,這種蜈蚣正常也就長個十幾厘米,是我國境內(nèi)最大的蜈蚣品種了。
那么中國紅龍蜈蚣是什么物種呢?
![]()
![]()
?——【·國內(nèi)最大蜈蚣·】——?
中國紅龍蜈蚣的身體呈長圓柱形,由多個體節(jié)組成,每個體節(jié)上都長有一對足,這些足不僅是它移動的工具,也是捕捉獵物和防御敵人的重要武器。
成年的中國紅龍蜈蚣體長通常在14-20厘米左右,而趙力發(fā)現(xiàn)的這只接近20厘米的個體,更是將其“巨型”的特點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
它的頭部較小,前端長有一對細長的觸角,觸角上布滿了靈敏的感覺毛,能夠幫助它感知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獵物和潛在的危險。
頭部下方則是它的口器,口器結構復雜,包含上顎、下顎等部分,鋒利的上顎可以輕易地撕咬獵物,把它分解。
![]()
中國紅龍蜈蚣的身體顏色非常鮮亮,這也是它得名“紅龍”的重要原因。
它的背部通常呈現(xiàn)出鮮艷的紅色或橙紅色,部分個體的背部還會帶有黑色的斑紋,這些斑紋的形狀和分布各不相同。
腹部的顏色相對較淺,多為淡黃色或黃褐色,與背部鮮艷的顏色形成鮮明的對比。
![]()
它的足顏色也十分特別,多為黃色或橙黃色,足的末端帶有尖銳的爪子,這讓它在攀爬石頭、樹枝等物體時能夠牢牢抓住表面,不易滑落。
中國紅龍蜈蚣有著典型的夜行性特征,白天,它們通常會隱藏在低海拔地區(qū)的雜亂石頭堆、枯枝敗葉叢或者土壤的縫隙中。
![]()
到了夜晚,中國紅龍蜈蚣便會從隱蔽處出來活動,開啟“狩獵模式”。
它們喜歡吃的東西有很多,比如小型昆蟲、蜘蛛、蚯蚓、蝸牛等無脊椎動物。
在捕食時,中國紅龍蜈蚣會充分利用自己靈敏的觸角感知獵物的位置,然后快速地靠近獵物,用身體將其纏繞住,同時用鋒利的口器和帶有毒腺的足刺向獵物,注入毒液。
![]()
這種毒液具有很強的毒性,能夠迅速麻痹獵物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其失去反抗能力,隨后中國紅龍蜈蚣便可以慢慢享用自己的美食。
中國紅龍蜈蚣在進食時也有獨特的習慣,它們通常會將獵物拖到隱蔽的地方,然后一點一點地將其啃食干凈,不會留下太多的殘渣。
![]()
而且它們的食量較大,一次可以攝入相當于自身體重一半左右的食物,之后可以在較長時間內(nèi)不再進食,這一特性也讓它們能夠更好地適應野外環(huán)境中食物資源不穩(wěn)定的情況。
在分布范圍上,中國紅龍蜈蚣主要集中在我國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
![]()
從目前的研究和觀察情況來看,它們在云南、廣西等地都有分布,其中以云南的西雙版納及鄰近地區(qū)最為集中。
不過,中國紅龍蜈蚣整天神出鬼沒,所以想要在野外觀察到它們也不容易。
![]()
這主要是因為它們具有很強的隱蔽性,白天通常都躲藏在難以發(fā)現(xiàn)的地方,只有在夜晚才會出來活動。
而且它們的行動速度較快,一旦察覺到外界的干擾,就會迅速逃離,很難被捕捉到或進行詳細的觀察研究。
![]()
從珍貴程度來看,中國紅龍蜈蚣并不屬于我國的保護物種,在我國早就有發(fā)現(xiàn),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就沒有研究價值和保護意義。
中國紅龍蜈蚣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通過捕食大量的小型無脊椎動物,能夠有效控制這些動物的種群數(shù)量,維持生態(tài)平衡。
![]()
此外,中國紅龍蜈蚣在生物學研究領域也具有很高的價值。
通過對中國紅龍蜈蚣的研究,科學家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節(jié)肢動物在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的生存策略和適應機制。
![]()
趙力的這次發(fā)現(xiàn),不僅讓我們得以近距離了解中國紅龍蜈蚣的“廬山真面目”,也讓我們更加意識到哀牢山系余脈這一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
這片土地不僅孕育了中國紅龍蜈蚣這樣獨特的物種,還生活著眾多其他珍稀的動植物,是我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寶庫。
![]()
未來,我們應當加強對這些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減少人類活動對它們的干擾和破壞,為各種生物提供更加安全、穩(wěn)定的生存環(huán)境。
同時,也需要鼓勵更多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深入這些區(qū)域進行考察和研究,不斷挖掘其中的生物資源,豐富我國的生物研究成果,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tài)平衡貢獻更多的力量。
![]()
參考:
紅星新聞《體長20厘米!云南哀牢山腳發(fā)現(xiàn)中國紅龍蜈蚣,系我國最大蜈蚣種類》2025-8-1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