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5萬億投資砸下來,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吃到肉。”
這話是我做電力設備供應鏈的朋友說的——他最近跑了特變電工和中國西電的工廠,發現這兩家看似同賽道的企業,拿到的“紅利蛋糕”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
一、先搞懂:電網5萬億,錢到底花在哪?
2025年電網的5萬億投資,核心不是“建電線桿”,而是**“新型電力系統”**——簡單說就是:
- 70%的錢砸向“特高壓+儲能”(解決新能源遠距離輸送);
- 20%的錢砸向“智能電網”(讓電網能靈活調電);
- 10%的錢砸向“傳統電網維護”。
朋友說:“現在能拿到訂單的企業,得能做‘新技術、高門檻’的設備,不是隨便造個變壓器就能賺錢。”
二、特變電工:搶的是“特高壓+新能源”的肥肉
特變電工的路子,是“貼著新能源需求走”——它拿的訂單,基本是電網5萬億里“最肥的部分”。
朋友調研的特變新疆工廠,現在在趕工的是“±800千伏特高壓換流變壓器”:
- 這種設備是“西電東送”的核心,一臺單價能到2億元,毛利率35%(比傳統變壓器高10個點);
- 2025年特變已經拿到了12臺的訂單,光這部分營收就有24億。
更關鍵的是它的“新能源配套”:特變不僅賣設備,還做光伏電站的EPC(工程總承包),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業務營收漲了60%——相當于“既賺設備的錢,又賺電站建設的錢”。
從數據看,特變2025年一季度的訂單量是去年同期的2.3倍,其中“特高壓+新能源”占比85%——這是直接踩中了電網5萬億的“主賽道”。
三、中國西電:啃的是“傳統電網”的硬骨頭
中國西電的路子,是“守著傳統電網的基本盤”——它拿的訂單,是電網5萬億里“利潤薄、競爭狠”的部分。
朋友說,西電現在主要做的是“110千伏以下的傳統變壓器”:
- 這種設備技術門檻低,國內有300多家企業能做,一臺單價只有200萬,毛利率不到20%;
- 2025年西電的傳統設備訂單雖然漲了15%,但利潤只漲了5%——因為原材料漲價,把利潤吃掉了。
更尷尬的是“特高壓的份額”:西電在特高壓換流變壓器的市場占比只有15%(特變是40%),2025年只拿到了3臺特高壓訂單——不是技術不行,是“產能跟不上”,工廠還在生產傳統設備,騰不出線來做高端產品。
西電的問題是“轉型慢”:它的新能源業務占比只有10%,大部分營收還靠傳統電網——電網5萬億的紅利,它只能吃到“邊角料”。
四、兩家企業的差距:不是規模,是“選賽道的能力”
朋友總結,特變和西電的差距,本質是“有沒有踩對電網的新需求”:
1. 訂單結構差:特變的高毛利訂單占85%,西電只有20%;
2. 轉型速度差:特變3年前就布局新能源配套,西電去年才開始做;
3. 現金流差:特變的預收款是營收的30%(客戶搶著下單),西電只有5%(得求著客戶下單)。
舉個直觀的例子:2025年一季度,特變賺1塊錢能拿出0.3元分紅,西電賺1塊錢只能拿出0.05元——這就是“吃肥肉”和“啃硬骨頭”的區別。
五、普通投資者怎么跟?別只看“名氣”,看“訂單”
電網5萬億的紅利,不是“買電力設備股就能賺”,得看企業“拿的是什么訂單”:
- 優先選“特高壓+新能源配套”占比超50%的企業(比如特變);
- 避開“傳統設備占比超80%”的企業(比如西電);
- 可以選“電力設備ETF”,分散風險——里面既包含特變這樣的高成長企業,也有西電這樣的穩大盤企業,能平衡收益和風險。
最后:電網紅利不是“大鍋飯”,誰能搶肉看“本事”
朋友說:“電網的錢不是隨便給的,得能做別人做不了的設備,跟得上新需求——特變是‘提前站好了位’,西電是‘還在找位置’。”
投資電力設備股,別光看“企業名氣大不大”,得看“它拿的訂單有沒有毛利、有沒有增長”——這才是吃到電網5萬億紅利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