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W.n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一直有“嘴硬”的特點,不管戰局如何,他總發布“好消息”,明知在紅軍城爭奪戰的結局,俄羅斯軍隊將取得大捷,已經攻占紅軍城約85%的地域,馬上要包圍數千名烏克蘭士兵,可是他依然報告“好消息”。俄羅斯媒體《軍事觀察》在2025年11月5日報道稱,澤連斯基承諾,將“清除”庫皮揚斯克地區的俄羅斯軍隊,“解放”紅軍城。他宣稱,在紅軍城的俄羅斯軍隊僅部署不超過300人的兵力,烏克蘭軍隊將“輕易消滅”他們。
![]()
包圍圈收縮與烏軍困境
2025 年 11 月初,紅軍城及周邊地區的戰事進入關鍵階段,俄羅斯國防部于 11 月 4 日對外宣布,俄軍對紅軍城、庫皮揚斯克和季米特洛夫三地的烏軍部隊包圍圈正在持續縮小,部分被包圍的烏軍士兵已選擇投降。
這一消息得到俄羅斯多家媒體證實,《論據與事實周報》5 日報道指出,基輔方面在庫皮揚斯克和紅軍城前線的局勢已十分嚴峻,俄軍不僅在庫皮揚斯克進一步縮小了對烏軍的包圍圈,還向紅軍城的北部和東部發起猛烈進攻,當時約有 1 萬名烏軍被包圍在這一區域。
![]()
作為紅軍城防御核心力量的烏克蘭第 155 法式裝備旅、第 79 空中突擊旅與第 25 空中突擊旅,在戰役中遭遇重創,其核心指揮機構要么被俄軍精準打擊摧毀,要么為保全有生力量選擇投誠,其中第 155 法式裝備旅率先豎起降旗投降。
俄軍事專家齊莫夫斯基表示,烏軍殘余部隊正試圖逃離紅軍城,指揮員已將部分部隊調往季米特洛夫,試圖集結力量進行突圍,但這些部隊始終處于俄軍無人機的全面打擊區域,突圍難度極大。
![]()
與此同時,庫皮揚斯克的戰事也日趨激烈,這座位于烏克蘭哈爾科夫州東部的鐵路和物流樞紐,自 10 月下旬起就成為俄軍重點進攻目標。
俄軍第 6 集團軍主力、近衛坦克第 1 集團軍等精銳部隊投入戰斗,截至 10 月底已將烏軍大部分人員壓縮至城市中心,形成口袋式包圍。
烏克蘭官方雖否認部隊被包圍,但也承認約有 5000 名士兵因補給線被切斷,陷入彈盡糧絕、突圍無望的境地,這些士兵曾組織 4 次突圍,均被俄軍擊退,俄軍還使用 TOS-1A、TOS-2 重型噴火系統發射溫壓彈覆蓋突圍路線,造成烏軍一定傷亡。
![]()
信息差異與戰略堅持
面對前線的嚴峻局勢,俄烏雙方發布的信息呈現明顯差異。俄羅斯方面不斷披露戰場進展,今日俄羅斯電視臺 11 月 4 日以 “對烏克蘭武裝部隊的包圍圈正在封閉” 為題進行專題報道,詳細介紹了俄軍的推進情況和烏軍的投降態勢。
而烏克蘭方面則堅持否認不利局面,《烏克蘭真理報》援引烏方聲明稱,“在波克羅夫斯克方向沒有一支烏軍部隊被包圍”,烏軍各部隊正在盡一切努力保障后勤供應。
澤連斯基在 10 月底至 11 月初的多次公開講話中,始終保持強硬姿態,11 月 1 日前他曾公開宣布,烏克蘭只會在當前立場上推進外交,不會退讓或放棄國家的任何領土,還表示需要歐洲的財政支持,以便繼續與俄羅斯軍隊作戰兩三年。
![]()
這種表態與前線戰局形成鮮明對比,俄羅斯媒體直言其 “仿佛生活在另一個平行世界里”,烏克蘭媒體則對此保持謹慎評論,不再公開贊賞,西方媒體也大多選擇無視。
值得注意的是,烏軍前國防部副部長德涅加公開呼吁烏軍盡快撤離紅軍城和季米特洛夫,認為 “現在堅守已經毫無意義”,而俄羅斯總統普京早在 10 月 29 日就曾公開呼吁當地烏軍投降以保存生命。雙方的不同表態不僅反映了戰場態勢的差異,更凸顯了這場沖突的復雜性與持久性。
![]()
指揮分歧與補給難題
紅軍城戰事的推進,也暴露了烏克蘭軍隊內部的諸多問題,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指揮層的分歧。
英國軍事專家及相關消息證實,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首次拒絕服從澤連斯基的命令,雙方的分歧達到頂峰,瑟爾斯基明確拒絕在頓巴斯地區發動新的進攻,只因澤連斯基的命令已無法執行,烏克蘭軍隊已不再擁有發動進攻所需的兵力和手段。
這一指揮分歧并非偶然,澤連斯基與瑟爾斯基曾于 11 月初一同前往紅軍城方向,但實際到達的是離戰場 20 公里外的多布羅皮利亞,僅在那里與前線指揮官會晤并舉行頒獎典禮,對外卻宣稱是在紅軍城活動,這一情況被烏克蘭本地媒體指出是政治作秀。
![]()
瑟爾斯基的處境更為尷尬,他作為俄羅斯族人,父母兄弟至今生活在俄羅斯,不僅面臨外界對其忠誠度的質疑,還被下級認為是 “亂指揮,不顧人員傷亡”,同時又要承受上級 “不努力作戰” 的指責。
補給問題則成為壓垮烏軍的重要因素,在紅軍城和庫皮揚斯克戰場,俄軍通過構建嚴密包圍圈、掌控關鍵公路、建立 “死亡封鎖線” 等方式,徹底切斷了烏軍的后勤生命線。
俄軍對所有試圖運送彈藥、物資的烏軍車輛實施無差別精準打擊,烏軍雖嘗試通過無人機進行零星補給,但每次僅能運送少量水、藥品和彈藥,對于數千名守城士兵而言不過是杯水車薪。
隨著戰役推進,烏軍逐漸陷入彈盡糧絕的困境,食物、飲用水、藥品等基本物資消耗殆盡,受傷士兵無法得到救治也無法撤離,只能在陣地中等待絕境降臨。
![]()
結語
紅軍城及庫皮揚斯克的戰事,只是俄烏沖突的一個縮影,這場持續已久的沖突不僅讓雙方付出了沉重的人員和物資代價,更讓無數平民飽受戰亂之苦。
戰場上的攻防轉換、雙方的信息博弈、內部的各種分歧,最終都指向一個共同的事實: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才是人心所向。
無論是被包圍的士兵、堅守命令的指揮官,還是期盼安寧的民眾,都在這場沖突中承受著難以言說的壓力。
國際社會應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推動雙方回到談判桌前,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畢竟只有停止對抗、恢復和平,才能讓所有受戰爭影響的人重獲安寧,才能為地區的穩定與發展奠定基礎。
希望各方都能認清現實,放下執念,以人類共同利益為重,為結束沖突、實現持久和平貢獻力量。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