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戴瑤 王品芝
終身學習時代的到來疊加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讓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在互聯網平臺上為知識付費,給自己“充電”。而海量的知識付費產品也讓消費者眼花繚亂,難以篩選。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334名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1.7%的受訪青年在進行知識付費時看重內容和質量。68.4%的受訪者希望知識付費平臺可以建立透明、真實的評價反饋系統。
質量參差被認為是當下知識付費存在的最主要問題
前段時間,在北京上學的00后王欣為了提高英語日常交流能力,在視頻軟件上購買了一名博主的英語課,“價格不高,效果也是有的”。在她看來,每個群體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付費服務,但需要去篩選適合自己的。“知識付費博主應該實事求是地把自己課程適合的群體、能達到的效果講清楚”。
購買知識付費產品大家會考慮哪些因素?調查顯示,內容和質量(71.7%)是受訪青年考慮的首要因素,價格(53.7%)、平臺是否可靠(52.2%)、創作者的背景及口碑(48.1%)、用戶評價(43.4%)、是否提供配套資料和售后服務(34.3%)等也是受訪者會考慮的因素。
“知識付費行業發展迅速,短短幾年之內就出現大量的知識付費產品,導致質量參差不齊,內容同質化情況嚴重,優質的知識產權產品數量較少。”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研究員徐新明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知識付費行業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是能讓用戶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獲取有用知識,實現學習目的。但知識付費所提供的產品內容,多趨于碎片化、淺層化,難以提供系統化、具有一定深度的內容。
雖然選擇越來越多了,但從2016年就開始知識付費的90后李薇卻越來越難以辨別產品的優劣。之前,她曾購買過舞蹈課和減肥課,結果一堂課只是教幾個簡單的動作,“讓人覺得很不值”。作為一名曾經的三甲醫院醫生,她發現網絡上有一些沒有足夠知識背景的博主分享的有關身體健康的知識有誤,“我覺得他們就是通過包裝和情緒煽動,獲得消費者的信任,消費者應該理性地去辨別”。
王欣感覺如今知識付費的門檻在逐漸降低。“過去可能更多的是各行各業里頂尖的、有大量相關經歷的人去做知識付費,但現在只要有一些經歷、相對經驗豐富的人都可以做。”在她看來,現在是個人IP時代,只要有自己的優勢和經驗,有人愿意付費學習就可以,“只是要避免虛假宣傳和定價虛高”。
從事市場銷售工作的95后周曉看到過一些價格超千元的寫作課,授課者聲稱跟著他學習寫作,還能幫投稿掙錢,結果只能投他自己的公眾號,“甚至有一些‘寫作老師’說自己的公眾號有十幾萬粉絲,結果公眾號內容卻是分享壁紙圖片”。她對這些自稱為“寫作老師”的博主非常不滿,“我不知道學員能不能掙錢,老師肯定掙錢了”。
你認為目前的知識付費存在哪些問題?69.0%的受訪青年認為知識付費的內容質量參差不齊,54.3%的受訪青年覺得缺乏后續服務和支持,52.4%的受訪青年認為宣傳與實際不符、“水分大”,49.0%的受訪青年覺得部分知識付費產品存在定價過高的問題,39.9%的受訪青年則表示仿冒抄襲、內容雷同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68.4%受訪青年希望建立透明、真實的知識付費平臺評價反饋系統
相比內容,王欣認為更重要的是讓知識付費產品盡可能透明、客觀地向用戶展示,讓定價更合理。她期待更好地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以確保知識付費的交易過程得到充分保障,“希望涉及知識付費服務行業的廣告法和其他法律法規能夠逐漸完善,從業者能夠越來越規范”。
“目前知識付費平臺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商業變現模式,但在定價、宣傳、售后等方面的配套法律法規仍有缺失。”徐新明表示,優質內容匱乏是目前知識付費行業的主要問題之一。隨著用戶需求的增長,很多平臺降低了從業人員的門檻,這就導致了內容質量下降。此外,目前,知識付費行業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內容質量評估機制,無法對從業人員的輸出進行嚴格把關。“未來要守住從業人員門檻,對專業性較強的內容領域,要求知識生產者提供相關資質,從而增強對內容的篩選,減少低質量及同質化內容。”
用戶期待未來知識付費如何完善?調查中,68.4%的受訪者希望知識付費平臺可以建立透明、真實的評價反饋系統,62.0%的受訪者期待建立嚴格的內容審核與創作者認證機制。另外,提供更長時間或更全面的免費試聽或試讀(60.3%)、暢通監督舉報渠道(56.4%)、強化學習社群運營,優化后期服務(35.8%)等也是受訪者期待能夠改進的方面。
“如今,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不斷提高,在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同時,也推動了知識付費行業的商業模式更加成熟,向更加合法合規的方向發展。”徐新明建議,消費者在購買知識付費產品前,應對課程內容進行充分了解,確認課程內容與自己的知識需求相匹配,而非盲目購買。如果發現自己購買的知識付費內容與需求不一致,甚至有詐騙嫌疑,應及時進行維權,如保存好商家的宣傳材料、用戶購買憑證等證據,和商家協商退款,或向有關部門投訴舉報,或采取進一步的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他也提醒消費者要避免對付費知識的過度依賴,“任何人都不可能通過短期的付費學習一勞永逸;要善于制訂長期的學習計劃,終身學習”。
受訪者中,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占35.8%,二線城市的占37.3%,三四線城市的占19.8%,城鎮或縣城的占6.1%,農村的占1.0%。
(黃子涵對本文亦有貢獻,王欣、李薇、周曉均為化名)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