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nèi)容取材于網(wǎng)絡
最近刷到條俄烏戰(zhàn)場的視頻,看完真是讓人哭笑不得,烏克蘭派了 11 個特種兵,坐著兩架美國給的黑鷹直升機,想偷偷摸摸在紅軍城搞空突。
結果腳剛沾地就被俄軍無人機盯上,沒幾分鐘全沒了,俄軍士兵把這段視頻發(fā)上網(wǎng),網(wǎng)友都炸了鍋,不少平時不怎么關注戰(zhàn)局的人都忍不住吐槽:這哪是去打仗,分明是送人頭啊!
要說最諷刺的,是這行動里滿是北約的影子,黑鷹直升機是美國援助的,空突戰(zhàn)術也是北約特種部隊的看家本事,可到頭來連個落地緩沖的機會都沒有。
![]()
大家都知道北約一直幫烏克蘭,又是送裝備又是教戰(zhàn)術,怎么到了真刀真槍的戰(zhàn)場上,這套組合拳就這么不管用了?這場 “自殺式空突” 背后,到底藏著多少門道。
11月1日前后,當時紅軍城的仗打得正膠著,烏克蘭為了支援這邊,派出了這支11人的精銳特種小隊。
他們坐的是兩架UH-60黑鷹直升機,選在紅軍城西北方向降落,也就是波克羅夫斯克西部的邊遠地區(qū)。
![]()
這個降落點后來被扒得明明白白,精準坐標是48.296650° N,37.133167° E,離M30公路不遠,到市中心大概3.5到5千米。
可誰能想到,這地方看著偏,卻是雙方交火最激烈的區(qū)域之一,俄軍早就有無人機在附近潛伏,黑鷹直升機剛出現(xiàn)在公路上空,就被盯上了。
視頻里能清楚看到,隊員們剛從飛機上下來,俄軍的 FPV 無人機就跟瘋了似的沖過來,躲都沒法躲。
![]()
有人可能不知道FPV無人機的厲害,這種無人機能實時傳畫面,操控者跟 “身臨其境” 似的,打移動目標特別準,而且成本不高,現(xiàn)在俄烏戰(zhàn)場上到處都是,經(jīng)常用來打裝甲車、打步兵,烏軍這次算是撞到槍口上了。
其實單看這11個人的下場,可能覺得只是一次小失利,但要是結合紅軍城的整體戰(zhàn)局,就知道這次行動有多荒唐了。
紅軍城這地方,從去年就開始打,一直是俄烏雙方的必爭之地,誰都不肯松口。
![]()
截止到11月2日,俄軍已經(jīng)控制了波克羅夫斯克大約60%的領土,主要集中在城市東南部的鐵路樞紐,還有米爾諾赫拉德東部和部分西部地區(qū)。
更要命的是兵力差距,俄軍在紅軍城周邊部署了大約10萬兵力,從東南、東部還有西部部分地區(qū)形成三面包圍,而烏軍在這兒的兵力還不到1.25萬,雙方比例差不多是8:1。
烏軍早就陷入極端劣勢,現(xiàn)在只能守著城市北部和西部的部分地區(qū),靠堅固的陣地一層一層阻擊俄軍。
![]()
俄軍的打法也特別 “穩(wěn)”,不跟你硬拼,而是派小股部隊滲透,最多一組40人,帶著3到4天的口糧和無人機,鉆到前線兵力交叉的地方,扎下來就不動了,慢慢跟你打消耗。
大部隊則在外面切斷烏軍的補給線,一點一點蠶食陣地,有視頻顯示,烏軍拍到俄二線部隊慢悠悠穿過城市中心,有些地方俄軍還建起了堅固的支撐點,這說明俄軍在局部已經(jīng)掌握了主動權。
雙方每天在城里要打幾十次近距離交火,無人機大戰(zhàn)更是家常便飯,傷亡方面俄軍還略微占優(yōu),在這種局面下,烏克蘭突然派黑鷹直升機送11個人過來,任誰看都覺得奇怪。
![]()
空突作戰(zhàn)的優(yōu)勢就是機動性強、能打突然性,要么是高速滲透打擊,要么是執(zhí)行高風險的撤離任務,就11個人,怎么看也不可能扭轉戰(zhàn)局啊。
關于這11個人的身份,現(xiàn)在有兩種說法,一種說他們是烏克蘭軍事情報局派來的精英,專門從基輔調(diào)過來的,這次行動還由局長布達諾夫親自協(xié)調(diào)。
另一種說法則跟北約有關,畢竟黑鷹直升機是美國援助的,空突戰(zhàn)術也是北約和美國特種部隊的經(jīng)典套路,所以有人猜測這可能是北約的雇傭兵。
![]()
這兩種說法各有各的道理,但至今沒個準信,烏克蘭方面也沒給出明確解釋,至于他們的任務目的,就更讓人猜不透了。
烏克蘭官方的說法一會兒是 “反擊俄羅斯的滲透”,一會兒是 “進行一次特種推進”,還有的說 “要保衛(wèi)關鍵補給通道”,可這些理由都沒有很高的可信度。
就拿保衛(wèi)補給通道來說,11個人連個防御工事都沒法建,怎么保衛(wèi)?反擊滲透就更別提了,俄軍滲透小組最少都是40人,11個人上去不是送嗎?
![]()
倒是有個比較靠譜的猜測,說他們是來接某位大人物撤離的,畢竟紅軍城局勢越來越糟,烏軍高層或者重要人員留在這兒太危險,派精銳特種部隊用直升機接走,也符合空突作戰(zhàn)的撤離用途。可沒想到著陸區(qū)早就被俄軍盯上,任務沒完成,人還全沒了。
不過也有人分析,這可能根本不是一次正經(jīng)的軍事行動,而是烏克蘭高層搞的 “政治表演”。
俄烏戰(zhàn)爭打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第4年了,打得越來越殘酷,俄軍早就不玩那些華而不實的招數(shù)了,可烏克蘭卻總喜歡搞點 “大動作” 吸引關注。
![]()
去年烏克蘭就突襲過俄羅斯境內(nèi),當時也引起了不少討論,可代價是犧牲了不少精銳力量,還打亂了自己的防線部署。
這次派11個人坐黑鷹直升機空突,大概率也是為了提振士氣,或者向西方要更多援助。
畢竟戰(zhàn)爭打了這么久,烏克蘭的資源消耗很大,全靠西方援助撐著,要是沒點 “行動” 證明自己還在 “抵抗”,西方那邊可能就不太愿意繼續(xù)給錢給裝備了。
![]()
但這種 “表演” 的代價也太大了,11名特種隊員,都是經(jīng)過長期訓練的精英,就這么白白犧牲了,兩架黑鷹直升機也可能受損或者被繳獲。
要知道,黑鷹直升機是美國陸軍的主力直升機之一,性能確實不錯,可再先進的裝備,用不對地方也白搭。
烏克蘭拿到這些裝備,卻沒能好好規(guī)劃戰(zhàn)術,反而搞出 “送人頭” 的操作,實在讓人看不懂。
![]()
再說說烏克蘭派來的援軍,為了挽救紅軍城的局勢,烏克蘭已經(jīng)派出了約1.6萬人的援軍部隊,主力是國民警衛(wèi)隊第31第涅伯旅和第28基輔旅,還帶著260多輛裝甲車和160多門火炮,目標是給城里的守軍打開一條向西撤退的生命通道。
現(xiàn)在的局面,跟二戰(zhàn)時期著名的第二次哈爾科夫戰(zhàn)役前期有點像,一方全力圍堵,一方奮力突圍。
第二次哈爾科夫戰(zhàn)役里,蘇軍也曾陷入德軍的包圍,后來雖然組織了突圍,但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
烏克蘭這次的援軍能不能成功打開通道,還要看俄軍的阻擊力度,不過從目前俄軍的部署來看,三面包圍的態(tài)勢很穩(wěn)固,補給線也掐得緊,烏軍援軍想突破恐怕沒那么容易。
還有個細節(jié)特別有意思,就是烏軍抓拍到俄二線部隊悠閑穿越城市中心。這說明俄軍在部分區(qū)域已經(jīng)有了絕對的控制權,不然也不敢這么 “放松”。
而烏軍只能靠陣地阻擊,連機動都很困難,雙方的處境對比太明顯了,回過頭再看這次空突行動,不管是接人還是搞表演,都暴露了烏克蘭在軍事指揮和戰(zhàn)術規(guī)劃上的問題。
![]()
明明知道紅軍城周邊俄軍無人機密布,還選擇在交火最激烈的區(qū)域著陸,連基本的偵察都沒做到位;明明兵力差距懸殊,還派小股部隊單獨行動,完全沒考慮協(xié)同作戰(zhàn)。
這種情況下,失敗其實是必然的,網(wǎng)友的群嘲也不是沒道理,“白送”“自殺式突擊” 這些評價雖然難聽,但確實點出了問題的關鍵。
戰(zhàn)爭不是兒戲,每一次行動都關系到士兵的生命,也關系到戰(zhàn)局的走向,靠 “博眼球”“搞表演” 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
現(xiàn)在紅軍城的局勢還在惡化,烏軍守軍被困,援軍又面臨阻擊,11人特種小隊的覆滅只是這場戰(zhàn)役中的一個小插曲。
但這個插曲卻反映出烏克蘭在戰(zhàn)爭中的困境:裝備靠援助,戰(zhàn)術學北約,可實際戰(zhàn)斗力卻沒能跟上,反而屢屢做出讓人匪夷所思的決策。
![]()
最后也想問一句,北約的戰(zhàn)術和裝備要是真那么厲害,怎么沒能幫烏克蘭避免這樣的慘敗?是烏克蘭沒學到位,還是北約的那套東西本來就不適合俄烏戰(zhàn)場的實際情況?
不管答案是什么,有一點是肯定的,靠 “送人頭” 的行動,永遠贏不了戰(zhàn)爭,也換不來和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