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今年的夏天終于過去了,而且秋天也快結束了,在明日(11月7日)便是立冬了,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冬季的開篇,它不僅標志著“萬物收藏”的開始,更承載著人們對整個冬天冷暖的期盼。
那么立冬后就冷了嗎?今年的冬天又多冷,冬雪又多不多呢!
![]()
老輩人常說“一冬寒暖看立冬”,就道出了立冬節氣對后續天氣的影響,而這樣判斷的依據就是靠老祖宗傳下來的那些口耳相傳的諺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立冬的天氣密碼,先看風雨風向。“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雨防春旱”,這句諺語在南北方都廣為流傳,直白地道出降水與冬春旱澇的關聯!
如果立冬節氣當天是陰雨天氣,整個冬天可能陰雨連綿、濕冷難耐;若立冬晴朗無雨,不僅大概率是暖冬,還得警惕來年春天的旱情。
而立冬節氣當天的風向更是冬季的“晴雨表”,比如老祖宗總結的“立冬刮北風,皮襖貴如金;立冬刮南風,皮襖掛墻根”,形象地說明北風往往意味著冷空氣勢力強勁,冬天會嚴寒刺骨,皮襖成了搶手貨;而南風則預示暖濕氣流活躍,冬季偏暖,厚衣物都用不上。
當天如果吹東北風更是好兆頭,“立冬東北風,冬季好天空”,意味著整個冬天多是晴空萬里的好天氣,少了陰雨纏綿的煩惱。
![]()
另外,古人還把對陰晴冷暖的預判,諺語也說得明明白白。
“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陰,一冬溫”,黃淮平原的老農都知道,立冬當天晴空萬里,大概率會是個冰天雪地的寒冬;若陰天為主,則冬季偏暖,凍害較少。
而“立冬無雨一冬晴,立冬有雨一冬陰”,則精準概括了立冬降水與整個冬季天氣的關聯,成為農民安排農事的重要參考。
更有“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的說法,意思是立冬當日如果比較冷了,往往預示著整個冬天冷空氣頻繁,寒意十足;
“立冬西北風,臘月雪封門”,則提醒著人們,立冬刮起西北風,臘月就可能迎來大雪封路的嚴寒景象。
這些諺語都不是信口胡說的,而是先民在千百年農耕生活中,對自然現象的細致觀察與總結,也就是老祖宗長期觀察的經驗總結。
在民間的氣象數據也顯示,黃淮海平原約80%的立冬農諺,預測準確率能穩定在70%以上,這與冬季大氣環流的穩定規律密切相關,所以它們的參考價值是比較高的。
![]()
不過,現代氣象學也告訴我們,冬季氣候還受西伯利亞高壓、拉尼娜現象等多種因素影響,諺語雖有參考價值,卻不能替代科學預報。
如今,我們雖有精準的氣象數據和數值預報,但這些朗朗上口的諺語依然流傳。它們不僅是預測氣候的“老智慧”,更承載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學。
明日就是立冬了,而現在立冬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補冬”,正所謂“立冬補冬補嘴空”,這個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大家可以吃點牛羊肉,或者是餃子,還有大蔥,蘿卜等都是不錯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