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料到,白宮這次會這么 “著急”。
中美元首會談剛結束,大家還在等著看美方會不會像往常一樣拖拖拉拉、耍點小花招,結果短短不到三天,白宮官網就直接甩出了落實共識的具體時間表,連每項措施的生效時間、持續多久都寫得明明白白。
以前美方談完后,動輒一兩周沒動靜是常事,這次這速度,連不少關注中美關系的老記者都覺得意外。
看來特朗普是意識到,跟中國對著干沒好處,合作才是正經事。
![]()
11 月 2 日,也就是中美元首會談后的第三天,白宮官網更新了一則重磅公告,標題直接點明是 “落實中美元首共識的具體行動方案”。
里面不光寫了美方要做什么,連中方的配合舉措都列得清清楚楚,沒有半點含糊。
先看美方的動作,每一項都有明確的時間節點。
從 11 月 10 日開始,美國會把對中國芬太尼加征的 10% 關稅降下來;之前針對中國的 “對等關稅”,會延長一年;出口管制里的 “50% 穿透性規則”,暫停實施一年;還有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 301 調查,也先停一年,這一年里會繼續跟中方談后續。
另外,有些原本 11 月 29 日就到期的 301 條款關稅豁免,現在直接延長到 2026 年 11 月 10 日,等于給相關行業多了一整年的緩沖期。
有意思的是,美方特意標注,所有延長一年的措施,到期時間全都是明年 11 月 10 日,看得出來是特意湊了同一個時間點,怕后續出亂子。
就在白宮公布方案的前一天,特朗普接受了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專訪,說的話跟以前比簡直像換了個人。
![]()
特朗普表示,認為與中國合作而不是將他們擊倒,可以讓美國變得更強大,跟中國和睦相處總比對立好。
這話一出來,最先懵的是歐洲盟友。
之前美國一直攛掇歐盟跟著一起對中國搞技術限制、加關稅,不少歐洲國家還真聽了,比如法國就跟著限制過中國部分光伏產品,德國也在芯片領域跟美國保持 “同步”。
![]()
結果現在特朗普突然說要跟中國合作,那些已經跟著美國行動的歐洲國家,一下子就顯得特別被動。
有歐洲媒體直接吐槽:“我們剛跟著美國邁出一步,他們自己先轉彎了。”
美方這么急,背后其實有個很現實的原因 —— 美國大豆快扛不住了。
![]()
根據白宮公告里的內容,中方會在今年 11 月、12 月這兩個月里,至少買 1200 萬噸美國大豆,而且 2026 年到 2028 年,每年都會買至少 2500 萬噸。
這可不是小數目,背后是美國大豆農的急盼。
除了大豆,美國玉米種植戶也沾了光。
根據美國農業部 10 月底發布的報告,中方除了大豆,還會在今年年底前采購 500 萬噸美國玉米,這對中西部的玉米主產區來說,也是個不小的好消息。
![]()
雖然特朗普嘴上說 “合作有利”,但這里面還有他的政治考量。
特朗普一直以 “對華強硬” 為標簽,之前搞貿易摩擦時,不少 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支持者都覺得他 “夠硬”。
但這兩年貿易摩擦下來,美國農業、制造業都受了影響,他要是再不讓步,明年選舉的 “鐵票倉” 可能就不穩了。
這次跟中國達成共識,既能讓大豆農、玉米農滿意,又能通過 “合作讓美國更強” 的說辭,說服 MAGA 支持者,他不是 “變軟了”,而是 “為了美國利益更務實”。
有美國政治評論員 11 月初分析,特朗普最近在多個競選集會上都提了 “跟中國合作買農產品” 的事,就是想讓選民知道,他能給農業州帶來實際好處。
不過,也有不少人保持清醒。
中國商務部 11 月 3 日在例行發布會上提到,美方這次的措施是 “落實共識的積極一步”,但后續還要看實際行動。
畢竟以前美方也有過 “承諾了沒做到” 的情況,比如 2023 年就曾答應降低部分商品關稅,結果拖了三個月才落實。
白宮這三天的行動,確實讓大家看到了美方的務實態度,也再次證明 “中美合則兩利” 不是空話。
對我們來說,既可以抓住機會推動經貿合作,也不用對美方的態度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不管美方后續是合作還是變臉,都能從容應對。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