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江西日報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熊修吉
11月初,“中央媒體走基層看氣象——綠鏡頭·發現中國”主題采訪活動走進江西,采訪組的記者們在南昌、宜春、撫州等地,通過現場體驗觀察、采訪交流等方式,既看江西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思路及主要成果,也看氣象服務與重點行業領域深度融合后“加”出的新效能。
![]()
綠水青山 氣象“添彩”
山體雄峻,草木蔥蘢。位于撫州市資溪縣的大覺山景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7%,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近年來,資溪縣深耕“氣象+旅游”融合,充分挖掘氣候資源,創建氣候生態品牌,探索建立氣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在推進氣候生態價值轉化等方面發揮氣象優勢,助力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我們大覺山景區獲得了全國首張‘5A級零碳景區’證書。”資溪縣發展改革委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中心主任劉寅杰向記者介紹,“零碳景區是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碳匯、固碳抵消等多種手段,通過智能化的轉型、設備聚集化的共享、資源循環利用等多方面,形成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的新型景區,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讓綠水青山更美,讓游客出行安心,當地氣象部門在大覺山建設的生態氣象監測站網,為景區生態環境的評估、保護和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通過“云盾”氣象預警信息接收機等,加強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預警,及時向景區提供天氣預報和災害預警信息,全力保障旅游安全。
景色美空氣好,綠水青山迎客來。據統計,今年1至10月,景區共接待游客28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約1.7億元。如今的大覺山景區,生態效益正逐步向經濟效益轉化。
![]()
特色產業 氣象“守護”
樟樹作為 “中國藥都”,有著“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的美譽。位于此地的“泰豪·中藥氣象小鎮”,其豐富的中藥種植離不開氣象的貼心“守護”。
漫步在小鎮里的百草園、百果園、百花園、中醫藥文化體驗區……隨處可見氣象元素,種植園內一個個氣象傳感器猶如“看天管家”,及時提供著有效信息。
“這些設備可是了不起的‘黑科技’!”江西省雙金園藝場項目辦負責人胡小貓向記者介紹,“它們涵蓋了植被、土壤、光照、輻射、二氧化碳、作物長勢等十幾種觀測要素,讓7000多畝中藥材全生育期的氣象監測更加精密,從而提升藥材產量,保證質量。”
硬件支持讓氣象信息“接地氣”“有底氣”,也讓當地特色產業種植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類似的場景,在永修云山企業集團新民村柑橘基地也上演著。
深秋的永修,柑橘又紅了,橘農忙著采摘掛滿枝頭的碩果,空氣中洋溢著豐收的甜蜜。“除了霜凍災害,降水的多少也影響著柑橘的口感和風味。遇到雨季,如果不及時處理,果子不但不甜,還容易爛在枝頭。”說起氣象服務帶來的作用,云山企業集團果林公司羅殿農場果農宋靜靜頗有感觸。
近年來,當地氣象部門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幫助基地合理安排農事活動,并通過實地走訪調研、發放氣象服務材料等形式,讓果農及時了解天氣變化,為增產增收保駕護航。
![]()
低空經濟 氣象“護航”
江西是傳統航空大省,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的誕生地,被譽為“新中國航空工業的搖籃”。記者走進江西“智氣象空間”,“江西省通用航空氣象服務臺”的招牌引人注目。
“我們承擔全省通用航空氣象監測預警預報業務,負責提供重大自然災害救援救急等關鍵時期低空飛行氣象服務保障。”省氣象服務中心副主任龍余良向記者介紹。作為國內首個通用航空氣象服務臺,該平臺打通低空氣象數據與通航飛行數據壁壘,實現飛行計劃數據疊加低空氣象數據的直觀顯示,以及通航氣象情報信息“一站式”獲取和通航氣象“一平臺”服務。
此外,根據通航飛行的不同階段,該平臺提供不同的針對性產品,并提供云頂高度、云底高度、積冰指數、零度層高度等低空飛行高影響氣象要素預報,針對每個飛行計劃,平臺還提供飛行氣象條件預報和氣象風險警示。
據了解,江西省通用航空氣象服務臺成立以來,已為5812次飛行計劃保障5.1萬架次飛行,提供了6萬余次實況信息、3萬余次預警預報信息,為江西探索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提供了氣象力量。
未來,氣象更將與國民經濟各領域深度融合,在推動氣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優化人民美好生活氣象服務供給、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氣象支撐等方面,走出一條含'綠'量、含'金'量、含'新'量相伴共生的發展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