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蘊含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凝聚了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文化認同,是徐州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徐州作為兩漢文化的發祥地和集萃地,歷史底蘊深厚博大,文化遺址遺存燦爛。在徐州舉行的第三屆漢文化論壇以“何以為漢?和合共生” 為主題,70多位頂尖學者、文化名家、領軍人才將齊聚彭城,共溯漢文化之源,共話漢文化之興。
![]()
漢風越千年,徐州啟新篇。兩千年前,漢風從這里吹向天下;兩千年后,這座古城正讓漢文化走向世界。
2024年5月31日,江蘇省政府新聞辦舉行主題新聞發布會,徐州提出打響“國潮漢風”“快哉徐州”文旅品牌,“構建世界級漢文化重要交流窗口和區域精神文明高地”,打造文化軟實力更強的“江蘇高質量發展強勁支點”。
當法國專家喊出“偉大的漢朝,美麗的中國”,文物、非遺、文創承載著楚風漢韻,在全球刮起“漢風”,徐州正以漢文化為鑰,開啟一扇通向世界的文明之窗。
文化根基
漢文化資源的富集與守護
說起漢文化,一定是徐州。漢文化的深厚根脈和基因優勢,是“漢源徐州”叩響世界的最堅實的底氣。
![]()
沛縣泗水亭的斑駁碑石見證劉邦的雄心,豐縣漢皇祖陵的松柏守護著漢王朝的源頭記憶。544處漢文化遺址遺跡、12137件漢代可移動文物,6000尊漢兵馬俑列陣如林,漢墓、漢畫像石、漢兵馬俑構成的立體史詩名揚海外;古樸神秘的龜山漢墓,被稱為“東方金字塔”……漢高祖劉邦的桑梓故里、兩漢文化核心發祥地,兩漢時期楚國、彭城國和下邳國的所在地,先后有20余位諸侯王分封于此,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漢文化遺存總量和規模、漢文化的典型性和完整性在全國無與倫比。這些遺存是徐州的文化家底,也為世界級名片奠定了不可復制的資源根基。
![]()
徐州漢文化的世界價值,植根于其不可復制的遺產體系。打造世界級漢文化名片,不僅需要創新與推廣,更需要堅實的法律與制度保障。從法律法規到具體規劃,徐州構建起完整的漢文化保護與傳承體系。2021年,制定出臺《弘揚漢文化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漢文化傳承發展專項規劃》,全力打造世界級漢文化名片。今年8月1日,《徐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施行,以法治力量護航文化傳承。
“活化創新”
千年漢風煥發當代活力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傳承、延續,在創新開放中贏得尊重、贏得世界。
“大風起兮云飛揚”,劉邦的《大風歌》回蕩在徐州方特樂園上空。游客在別開生面的《大風歌》沉浸式實景劇中穿越時空,體驗漢代生活。
![]()
漢文化旅游節期間,“漢家煙火·游徐州”“漢風奇妙夜彭城”,聚焦“夜學、夜賞、夜娛、夜游、夜食、夜購、夜體、夜宿”八大業態,突出“漢文化、徐州味、煙火氣、時尚潮”,復原漢代“百工坊”“百味坊”“蹴鞠場”互動場景,讓游客沉浸式體驗漢“潮”生活。
漢文化景區暑期推出“王陵奇妙夜”消費品牌,開啟夜探漢代王陵的神秘之旅……借助VR、AR、全息投影等信息技術,從“靜態展示”轉向“活態傳承”,讓游客從“看遺址”變為“入歷史”,構建起“看得見、穿得出、吃得著、帶得走”的全域漢文化體驗網絡。
![]()
“推動‘漢’元素有機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文創產業發展和城鄉建設等方方面面,唱響盡顯徐州特色與氣派的‘大風歌’。”從漢服巡游到非遺市集,從玉器文創到漢風美食,古老的漢文化與現代生活完美融合。
歷史的回響仍在耳邊,新的故事正在書寫。“文化+產業+生活”的融合模式,千年漢風煥發新生。
傳播升維
從“網紅出圈”到全球共鳴
國際傳播上的多維突破,推動漢文化走向世界舞臺。
10月23日,“漢風新韻 潮游彭城”徐州文旅(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在深圳舉行,徐州演藝集團的演員身穿漢服,用民族樂器演奏漢樂,讓大灣區朋友“遇見漢風”。
![]()
從國際友城“楚韻漢風—徐州非遺境外行”、“Joys in Xuzhou”外國人在徐文化體驗到專為入境游游客定制“國際友城彭友卡”,徐州依托豐厚的文旅資源,不斷加強對外傳播交流。
![]()
“走出去”“請進來”,“文物是最好的使者”,精品漢代文物先后赴美國、德國、匈牙利等20多個國家展出,讓海外觀眾直觀感受“大漢氣象”。外國朋友沉浸式體驗徐州剪紙、云龍編結等非遺項目,“石上史詩”漢畫像石拓片受到追捧。馬莊香包、邳州紙塑獅子頭、邳州農民畫、睢寧兒童畫都成為推廣漢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彭城有朋,共赴山海”,第七屆徐工國際客戶節今年5月20日啟幕,2000多位賓朋“領略了楚韻漢風,品嘗了特色美食,觀賞了田園風光,不虛此行”。2024年徐州接待入境過夜旅游5.35萬人次,同比增長82.3%。
![]()
文化表達突破時空界限,音舞詩劇《漢風華章》赴奧地利、新加坡展演,融媒體節目《徐州寶藏》讓漢玉瑰寶走入大眾視野。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顧穎,以漢畫像石為底本進行創作,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在巴黎盧浮宮展示。法國文化遺產研究專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白納德連連贊嘆“偉大的漢朝,美麗的中國”。
![]()
“風尚徐州,同步全球”“天下九州,世界徐州”。
漢文化不僅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力量。從“兩漢文化看徐州”的美譽到“世界級名片”的追求,守護根脈、創新表達、開放交流,徐州不僅是在續寫自己的文化史詩,更在為中華文明的國際傳播貢獻“徐州力量”。
第三屆漢文化論壇辣湯時評系列文章:
![]()
撰文 | 巴全東
徐州廣電編輯 | 李艷敏
一審 | 朱宸昕
二審 | 張清 孫劍
三審 | 王經波
![]()
轉發+在看,告訴身邊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