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結婚,可以去“夜店”登記了。幾乎同時,江西南昌辦個電話卡,卻突然要“無罪證明”了。
作者| 磊叔
編輯 | 磊叔
題圖 | 截圖
最近,上海人結婚,可以去“夜店”登記了。
黃浦區民政局把結婚頒證儀式搬進了INS新樂園。晚上去,有管家引路,有定制表演,還能領電音節門票。領完證直接蹦迪,一條龍服務。民政局同志很貼心,還設了“清醒確認”環節——畢竟喝大了領證,第二天酒醒可能不認賬。
這事爭議不小。有人說這是學冰島極光下登記,時髦;也有人罵,離婚冷靜期搞那么嚴肅,結婚倒鼓勵沖動消費了?要我說,這都是為夜經濟獻禮。現在年輕人晚上不愛生孩子,但愛熬夜蹦迪啊!把民政局開進夜店,堪稱精準投放。
幾乎同時,江西南昌辦個電話卡,卻突然要“無犯罪記錄證明”了。
外地身份證去辦卡,營業廳張口就要無犯罪證明、工作證明、銀行流水三件套,或者預存一千話費。仿佛辦的不是手機卡,是入職國安局。被媒體曝光后,江西省通信管理局趕緊出來滅火,說這屬于違規加碼。
一邊是結婚登記拼命放松場景,一邊是辦電話卡瘋狂加門檻。這兩件事擱一塊兒,荒誕得就像一盤西紅柿炒月餅。
上海為什么把結婚儀式搬進夜店?表面看是政務創新,深層次看,還是結婚率跌得比股市還慘。民政局同志為拉數據,開始搞場景營銷了。以前領證送徽章,現在送電音節門票。下次是不是考慮送月子中心體驗券?閉環經營了屬于是。
但問題在于,年輕人是因為不喜歡夜店風格才不結婚嗎?恐怕是因為房價、教育成本這些硬骨頭吧。這好比你家屋頂漏水,你不補瓦片,卻在客廳掛了盞迪斯科球燈。
南昌辦卡要無犯罪證明,更是魔幻現實主義。反詐是好事,但基層執行往往變成“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最后壓力全轉嫁到普通用戶身上。仿佛電信詐騙犯都會乖乖去營業廳拍照按指紋,還主動提交無犯罪證明。
這種加碼思維我們太熟悉了。《長安的荔枝》里有段寫的精彩:“貴妃娘娘吃到了荔枝,那么她的大姐韓國夫人要不要吃?三姐虢國夫人要不要吃?楊氏諸姐妹哪個都得照顧到.......”這根本就不是一口吃的問題,是面子問題。這可不是小事,在宮廷是關乎資源分配的問題,是政治問題。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權力的小火柴,總能燒出不一樣的煙火。
夜店結婚登記最妙的是那個“清醒確認”環節。我建議推廣到所有公共服務領域:買房簽約要有“清醒確認”,避免沖動做房奴;公務員報考要有“清醒確認”,防止沖動進體制;甚至刷短視頻打賞主播,也該彈出“是否確認頭腦清醒”的提示。
![]()
而南昌辦卡事件最諷刺的是,真正的詐騙犯根本不用自己去辦卡。就像電影里的反派從不走正門。最后被繁瑣手續困住的,永遠是老實人。
兩件事看似不搭噶,卻暴露了同一個病灶:公共服務在創新與守舊間精神分裂。一邊為了KPI拼命討好,一邊為了避險拼命設障。就像一個人同時踩著油門和剎車,車身劇烈抖動,乘客暈頭轉向。
歸根結底,公共服務不是做生意。不能一邊學網紅店搞場景營銷,一邊又學古董店搞身份查三代。便民的核心是信任和尊重,而不是把百姓當嫌疑人,或者當流量數據。
最后說個冷知識:現在去上海那家夜店領證,儀式結束真的能直接蹦迪。但如果在南昌成功辦出電話卡,我建議你第一通電話先打給12345。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