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多地流感病例明顯增加,其中甲型流感成為主要流行毒株。不少患者感到困惑:“我明明沒怎么出門,怎么會感染甲流?”答案可能就藏在您的家庭內部。
![]()
甲流高發,家庭傳播成主要途徑
西湖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靈劍表示,目前門診中接診到的甲流患者,主要癥狀包括高熱、咳嗽、咳痰、咽痛、鼻塞、流涕等,部分患者還伴有頭暈、頭痛等全身不適癥狀。
![]()
張醫生分享了一個典型案例:一名15歲男孩因高熱、咳嗽等癥狀就診,體溫高達39.3℃,甲流抗原檢測呈陽性。進一步詢問病史,這個家庭中,先是弟弟在學校感染甲流,隨后傳染給母親,最終這名男孩也未能幸免,形成了典型的家庭內部傳播鏈。
張靈劍指出,除了學生之間的校園傳播,家庭成員間的相互感染也十分常見。
為什么家庭內部容易傳播?
家庭成為流感傳播的“溫床”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密閉空間:家庭環境相對封閉,空氣流通不暢,病毒更容易在空氣中積聚
2. 密切接觸:家人之間接觸頻繁,共同使用物品多,交叉感染機會大
3. 防護松懈:在家中最容易放松警惕,忽視基本的防護措施
4. 無癥狀攜帶:部分家庭成員可能攜帶病毒但無癥狀,成為“隱形”傳染源
科學防治,及時診治是關鍵
針對流感治療,張靈劍醫生介紹,目前已有多種抗流感藥物,如瑪巴洛沙韋、奧司他韋等口服藥,效果顯著。還有帕拉米韋和扎那米韋等靜脈和吸入藥物。
像那名15歲男孩,服用瑪巴洛沙韋后病情迅速好轉。
醫生特別提醒,部分患者可能因害怕鼻咽拭子檢測的不適感而拒絕病原學檢查,導致延誤治療,“有些患者在別處就診后癥狀持續,而使用抗流感藥后癥狀明顯得到緩解。”
![]()
家庭防護指南
為防止家庭內部流感傳播,建議:
1. 患者隔離:一旦有家庭成員確診,應盡量單獨房間居住,減少共同活動空間
2. 佩戴口罩:患者及家人在同一空間時應佩戴口罩
3. 勤通風:每天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4. 分開用餐:患者餐具單獨使用,消毒后再清洗
5. 注重手衛生:接觸患者或其物品后,務必用肥皂和流水洗手
6. 表面消毒:對門把手、桌面、遙控器等公共接觸表面定期消毒
高危人群應接種疫苗
張靈劍醫生建議,老年人和免疫力較差者接種流感疫苗。
如出現明顯高熱伴乏力全身酸痛、呼吸道癥狀,或接觸過確診患者,應及時就醫進行流感病原學檢測。若高燒持續三天未好轉,或出現劇烈咳嗽、胸悶、氣急、意識改變、嚴重頭暈頭痛和惡心嘔吐等癥狀,需立即就醫。
來源:FM93記者王桔 通訊員 劉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