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流感活躍度升高,又剛過完自2019年設立“世界流感日”以來首個沒有主題的世界流感日,本身負能量滿滿。但如今時隔一年(多)《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下簡稱“指南”)再次回歸視野,可以說非常振奮人心了!
![]()
![]()
數據源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圖:自己Excel做的
盡管與既往相比有些略遲,但心指南的發布也對全國流感疫苗接種工作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同時從內容來看也印證了我之前的猜測:一定有絕對重磅的更新才會推遲。
接下來為大家提供非官方版的指南更新點匯總已經為大家梳理出來供各位專業人員們參考,如有任何解釋不對的地方,大家多做自我批評(不是)。
一、特別關注
1.硬核強調“適用機構”
此前指南發布僅會在(紅頭)通知中將該文件的通知對象限定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就是說——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業機構非必須遵循該指南的建議。
而今年最重點的就是新版指南“硬氣”了!明確在第一頁就寫到“本指南適用于各級疾控機構、醫療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和接種單位等從事流感防治相關的專業人員”,這也意味著指南適用范圍并不僅限于疾控中心,還包括各級醫療單位,甚至可以說納入臨床體系,這也證實了未來醫防融合是重點戰略方向。
![]()
新舊指南在適用對象層面的對比
2.點亮“中國證據”
由于中國流感疫苗應用相對較晚(20世紀90年代),因此明顯能感覺到國內缺少很多高質量證據,這也導致在2022-2023年版指南發布之前我國內地的文件/證據在參考文獻中占比不足30%。
![]()
證據占比示意圖,圖源:統一邏輯后用AI測算,可能與真實情況存在偏差
本次新版指南中非常值得高興的是,雖然全文縮短、參考文獻精簡,但所應用到的我國內地證據占比達到38.4%,再創歷史新高。這也意味著盡管起步較晚但我國相關機構都在努力推動證據更新和補齊,讓“中國證據”替代海外研究進入到我國的指南當中。
3.對“說明書禁忌”強硬“亮劍”
“房間中的大象” 被作為群體對顯見事實的集體沉默現象的隱喻,不客氣地說此前從未有任何官方文件面對國內孕本不應該出現的“禁忌”提出過強硬抗議——至今國內3款流感疫苗說明書將孕婦、17款流感疫苗將雞蛋過敏列為“說明書禁忌”——而流感指南又一直建議孕婦接種流感疫苗,并反復強調雞蛋過敏人群可以接種流感疫苗。
既然改不了說明書(科普:說明書審批不是疾控中心負責),新版指南中簡單粗暴又干脆:孕婦,找沒把孕婦寫入說明書禁忌的疫苗打!雞蛋過敏的人,找沒把雞蛋過敏寫入說明書禁忌的疫苗打!
二、更新要點
1.指南長度:首次縮減
自2019-2020年流感季開始(拋開2024-2025年流感季沒發指南),我國發布的指南文件頁數就在不斷增加,而本流感季的指南的頁數和金價一樣終于“跌”了。
![]()
近年來指南文件關鍵數據(因為閱讀文件格式原因與實際略有差異)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指南質量“縮水”,而是仍然保持十足的含金量,只不過去掉了一些對專業人員而言本就應該銘記于心的基礎概念或純理論知識(流感病毒結構、亞型數量等),而且真正解決實質問題的“干貨”增加很多,后面會具體介紹。
2.內容結構變化
該說不說,既往老版本指南專業性強,但更像一本字典,每一部分內容都保持了專業和完整性,但是對于一般專業人員來說很少能全篇讀完并分析。
今年指南的結構并不是“通知+正文”的形式,而是用33頁(指南7頁+資料17頁+參考文獻10頁)的“正文+證據”的新模式呈現——這一呈現方式既精煉并突出了指南建議,又保證了對細節的證據支持。
3.簡化基本知識
在既往版本的指南中,關于病原學、流行病學等背景信息較多,尤其是很多對于專業群體而言都應該是常識性信息。
新版指南去去除了大量基礎知識,因此整個更加簡潔,大幅刪除了研究內容(尤其是疾病風險),轉而使用更加明確的建議性陳述。
4.前置接種建議
在既往版本的指南中,接種建議比較隱晦,比如接種建議后置并僅描述為“優先接種人群”;除此之外,在優先建議人群前面還要放很多研究證據,總覺得有些遮遮掩掩。
新版指南中直接前置了有限群體,并直接定性為“建議優先接種人群”,也就是說從此前的“我告訴你這些人風險高你得考慮打疫苗”變成了“建議這些人接種流感疫苗”,態度明確,意義非凡。
三、重點細節
1.嚴格區分Efficacy和Effectiveness
在此前版本的指南中,疫苗的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和疫苗效果(Vaccine Effiectiveness)的解釋僅有一小部分,而且后兩者寫作“疫苗保護效力”和“疫苗保護效果”,并不符合翻譯規則。
新版指南明確且分開解釋了三種名詞的概念,避免了混淆“有效性”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潛在錯誤宣傳或混淆視聽的可能,并且措辭更加嚴謹也體現了“指南”和“科普文”的區別。
2.價次建議
既往針對流感疫苗選擇的描述都是基本都是“對可接種不同類型、不同廠家疫苗產品的人群, 可自愿接種任何一種流感疫苗,無優先推薦”,總體而言較為模糊。
新版指南援引病原學信息,提到自2020年3月以來,未再檢測到自然存在的B/Yamagata系病毒,世界衛生組織流感疫苗組分咨詢委員會認為,沒有必要將B/Yamagata 系抗原納入四價流感疫苗組分。算是對三價的一種支持和明確表態。
3.告訴你:9~10月接種最好
此前老版本的指南(比如2020-2021年版)還會明確“最好在 10 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種”,但近年來的指南可能考慮到希望在完整的流感季提供預防接種服務,故而抹掉了“10月底前”的說法,但實際工作中又出現了“過早接種”(比如5、6月份開打)的情況。
因此,今年的流感疫苗應該是總結了此前的經驗,明確表態“9~10月一般是最佳的接種時間”,這個“一般”用的非常準確,因為貼合了我國各地流行特點存在差異,因此后面也同樣強調了“上述時間內未接種的人群在整個流行季節都可以接種”。
4.新增流感并發癥
舊版指南對于流感疾病負擔和危害表述已經比較全面,嚴重并發癥額包括神經系統損傷、心臟損傷、急性腎損傷和腎衰竭、肌炎和橫紋肌溶解、休克等。
新版指南追加了急性腎損傷和腎衰竭,進一步強調流感疾病危害性,同時也暗示多臨床科室應關注流感疾病危害和預防策略。
5.強調病毒變異
既往表述為“由于流感病毒易發生變異, 每年流感流行株可能發生變化,導致之前通過自然感染或者免疫接種形成的抗體難以有效中和,因此人群普遍易感。”
今年更新為“由于流感病毒易發生變異,導致之前通過自然感染、疫苗接種或兩者共同作用形成的抗體難以有效中和較大變異度的病毒,因此人群普遍易感且可反復感染”,即進一步明確接種新疫苗的必要性。
四、建議
每一次流感疫苗指南更新都會有新的關鍵詞,而今年的關鍵詞就是“硬核”,不僅是對適用群體/單位的硬核,也包括了建議/態度的硬核。
但對于這樣一份讓人驚喜的指南,我匯總了專業群體的一些通識性的建議,在此進行分享并供交流使用:
1.發布時間:由于我國流感疫苗產業化能力在日新月異進步,審批效率也在保障可靠性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因此最早的流感疫苗批簽發可能因毒株變化情況前置到每年6月份之前,啟動接種時間也會相應前置。希望未來指南發布時間能夠進一步前置,以便讓接種工作專業性、合理性進一步提升,也便于各級技術指導單位有時間轉發文件。
2.免疫程序和劑量:由于歷史遺留原因,我國目前存在多種不同的流感疫苗接種程序,這也導致無論專業群體還是公眾(尤其是6月齡-8歲兒童家長)面臨著選擇難題,同時一些證據也存在空白(如兒童每年接種2劑疫苗的保護效果,日本研究證據;不同劑量疫苗的真實世界保護效果,美國研究證據)亟待補充。這些證據將有助于未來疫苗應用更加科學,以及幫助專業群體為受種者提供更可靠且簡易的建議,從而提高信任度和依從性。
3.禁忌癥:相比既往版本指南,今年能夠明確指出孕婦和雞蛋過敏人群可(甚至建議)接種流感疫苗已經是一大進步,但仍僅限于“尋找未在說明書描述禁忌癥的產品”接種,這也阻礙了對于很多特殊群體的接種工作,甚至影響一般人群的接種信心。未來是否可參考美國CDC建議,增加針對于標簽外用藥的描述,或統籌協調多部門、多單位聯合討論解決方案。
4.衛生經濟學:醫防融合是我國健康大戰略,同時將預防融入臨床也是降低長期居高不下醫保成本的方式之一。我國已經多地開展“疫苗處方”試點工作(主要針對成人群體,主要涉及流感、肺炎球菌疫苗),并實現了疫苗接種率質的飛躍。但相關信息并未體現在指南當中,未來可考慮加入。
5.群體接種:2025年下旬,我國正式將HPV疫苗納入到國家免疫規劃,即年滿13周歲女性可免費接種2價HPV疫苗。這一行動不僅為女性提供了針對宮頸癌等HPV相關疾病的保護,同時也帶來了基層接種單位工作量大幅增加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可考慮未來納入“疫苗接種進校園”的明確建議,在補齊HPV與流感疫苗同時安全性、免疫原性證據后,促進集中接種提高服務效率,同時雙向促進接種率提升。
![]()
免責聲明:本文為個人興趣創作,僅為讓更多普通人對疫苗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內容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單位、機構,未接受任何形式贊助,所有配圖均來自網絡公開平臺,如果內容有誤,大家多做自我批評(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