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在信陽市光山縣潑陂河鎮何店村600余畝的小麥種植基地內,基地負責人王佑林正帶領5-6名工人穿梭其間,伴隨著機械的轟鳴聲,開溝、施肥、播種等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
“去年這塊地種的玉米,今年我們想種下小麥試試,這次特別引進了新型精量播種機,小麥播種深度誤差控制在2厘米以內,肥料利用率能提高15%。”王佑林蹲在剛播完種的地壟旁,抓起一把泥土說道,“你看這土質,經過幾年的種植改良,土壤比之前肥沃不少,特別適合小麥根系生長。”不遠處,播種機正緊張有序的播種著。
![]()
![]()
“受前期持續降雨影響,今年冬小麥播種時間比往年推遲了近一周,當前晴朗天氣正是搶種的關鍵期。”光山縣科興農業公司技術負責人胡錦勇蹲在田頭,向王佑林詳細講解播種要點:“適期播種能避開冬季凍害,適深下種可保證苗齊苗壯,適量施肥則能減少養分流失。此外,還要注意防范土壤板結、地下害蟲和低溫凍害,后續我們會提供全程跟蹤服務。”
站在田埂上,王佑林望著連片的新耕土地感慨萬千:“過去種地全憑經驗,現在從選種到收割,每個環節都有專家手把手指導,心里踏實多了。”他透露,基地已與科興農業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通過“企業+基地+農戶”模式,不僅獲得了優質種源和先進技術,種植效益穩步提升。
![]()
![]()
暮色漸濃,播種機仍在田間往返作業,新播下的麥種帶著農民的希望沉入沃土。在這片充滿生機的田野上,科技與汗水正共同澆灌出鄉村振興的豐收圖景。據光山縣農業農村局統計,截至目前,全縣冬小麥播種面積已超40萬畝,其中規模化種植基地占比達30%,為來年夏糧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通訊員:崔瑞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