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家媒體報道,在一些青少年當中,吸食果味電子煙正在成為一種“另類時尚”——“大家都有固定的購買渠道,什么口味的都有,很好買。”陜西西安一位在校大學生透露,“抽這個感覺酷酷的,身邊很多同學都在抽。”記者聯系了一個商家,對方沒有詢問年齡、身份,直接發圖推薦產品,并表示“很多老顧客長期購買,快遞包郵全國可發。”
![]()
(圖源 新華社)
與其說果味電子煙卷土重來,不如說它一直都隱藏在我們身邊。2022年正式施行的《電子煙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產品,禁止銷售除煙草口味外的調味電子煙。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持續打擊下,包括果味電子煙、異形電子煙等在內的各類非法煙霧產品在明面上已經難覓蹤跡,然而,新聞中果味電子煙從一些大學生向一些中學生蔓延的現象提示我們,對調味電子煙銷售亂象的治理不可松懈。
從新聞看,很多售賣調味電子煙的商家都“貨不經手”,直接聯系好買家后由生產方直接發貨,這種隱藏式二道販子揭開了當下調味電子煙銷售亂象的冰山一角。有的交易行為發生在某些平臺的評論區;有的使用“夏日多巴胺”“補口糧”等暗語或者草莓、西瓜、鮮花等表情符號互相尋找“懂的都懂”的人;有的商家在網上引流后,聯系買家加群形成固定的線下交易群……
值得警惕的是,調味電子煙正在形成一條隱蔽的黑色產業鏈。調味電子煙的生產并無難度,而其貨源的路子卻很“野”,有的是從國外由個人帶回或走私入境,有的是通過虛假報關等方式將出口產品留在國內,還有的則是地下作坊生產組裝而來。而一些電子煙實體商戶以合法資質為擋箭牌,對買家察言觀色后兜售調味電子煙,這讓電子煙的違規銷售更加隱蔽。
![]()
(圖源 新華社)
果味電子煙并非聽起來那樣“人畜無害”。電子煙與傳統卷煙一樣,都含有尼古丁等成分,同時添加了含有鉛、鎳等重金屬成分的添加物以保證“果味”,這些對青少年人而言不僅有增加染上煙癮的概率,還可能損傷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更可怕的是,一些“加料”電子煙已經成為新型毒品的載體,比如,非法添加的異丙帕酯等物質,會對大腦和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的損害。此前有地方公安機關查獲相關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最終構成販賣毒品罪。
“不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的商業共識和道德自覺,應成為商家的基本操守。同時,完善監管是遏制調味電子煙蔓延的關鍵。有關方面應細化法律法規中的模糊地帶,增強法律約束力,杜絕“合規煙具+非法煙液”的組合式違規。加強多部門協作,形成互聯網治理思維,聯合網絡平臺完善關鍵詞觸發預警系統,提升識別暗語營銷能力,運用大數據追蹤引流、交易、配送等鏈條。
近年來,有關方面治理“邪典游戲”、校園周邊“三無”產品、未成年人進網吧等問題,有效凈化孩子們的生活學習環境,積累了不少經驗,值得借鑒。以安全和健康的名義,我們必須扼住調味電子煙蔓延的苗頭,讓“一切為了孩子”的承諾擲地有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