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胡玉梅/文 顧煒/攝)“中華文明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些文明基因。玉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精萃。在文明起源、形成、發展過程中,玉發揮的作用、扮演的角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生著變化。”11月5日,在第三屆漢文化論壇主旨演講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一級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原理事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王巍以《玉器所見漢文化的形成》為題,講述玉器在漢文化中的作用。
![]()
王巍
王巍介紹,中華先民對玉石的關注與玉器的制作可追溯至9000年前。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位于烏蘇里江流域,2015年至2017年、2019年至2021年,考古人員在小南山遺址發現并出土了玉器組合,這是迄今出土最早的玉器組合,它們的發現把玉器的使用推到距今近9000年。
玉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符號,不同歷史時期玉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距今8000多年至7000年前,玉只是被作為裝飾品,人們以玉為美。距今5800多年至4000年前,玉被權貴階層所掌控,并被賦予祭祀神靈的祭器,人們以玉為貴,以玉事神。距今4000年至2200年的夏商周時期,玉器作為彰顯貴族階級身份的標志物形成了禮制,人們以玉為禮。距今2200年至1800年的兩漢時期,玉器被作為祥瑞的器具,人們以玉為瑞,將玉比德。“金縷玉衣、玉佩……很多器類在距今5000多年前已經出現,并被賦予具有通神的功能。”
![]()
王巍表示,漢代是玉文化距今5000年前后和商周時期兩大用玉高峰后又一個高峰。漢代玉器在繼承先秦時期玉器基因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和當時的祥瑞、神仙等信仰緊密聯系,成為漢代文化的一個頗具特色的部分,并對漢代之后的玉文化產生深遠影響。“有鑒于此,應當深入開展對包括漢代在內各個時期玉器的綜合研究,包括玉料的產地、開采和運輸的過程、玉器制作工藝技術和生產組織、玉器與精神信仰、玉器與社會組織結構的關系等,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