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網消息,11月5日,第三屆漢文化論壇在江蘇徐州舉辦。論壇以“何以為漢·和合共生”為主題,以科技為舟、文化為楫,產學研多元碰撞,共襄文化學術盛會,共話文化傳承發展。
![]()
第三屆漢文化論壇現場
論壇匯聚了來自中國作協、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國家級學術重鎮的權威專家,以及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等頂尖學府的知名教授,以及文旅產業的領軍者。
![]()
漢高祖劉邦數字人
數字化沉浸式開場,上演了一場跨越兩千年的“相見”。數字人劉邦“空降”現場,穿越時空,栩栩如生。這是經過全國10多位歷史學、考古學、美術史權威專家的再三考證與嚴格把關,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對這位漢文化塑造者進行的一次接近真實歷史的容貌復原,展現了信息技術賦能傳統文化研究和傳播的新高度。
論壇上,中國國家版本館在徐州發布漢畫像石數字化活化利用項目,推動漢文化典藏資源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徐州漢畫像石數字化成果正式入藏國家版本資源總庫。此次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入藏了徐州博物館24件漢畫像石文物的三維數據以及35 件平面類文物高清攝影數據。相關數據將用于展覽、交流等公益用途。借助徐州博物館在漢畫像石研究中的專業優勢,中國國家版本館還將推動漢畫像石及拓片的高標準數字化采集,運用 VR、AR、新媒體交互等新技術,促進漢文化典藏資源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據了解,徐州是兩漢文化發祥地,發掘兩漢諸侯王陵墓22座,出土收藏的漢代文物達1.2萬余件,漢墓、漢畫像石等文物資源和研究成果豐富。徐州漢畫像石始于西漢早期、延續至東漢,是兩漢時期石刻藝術的重要遺存,生動記錄農耕漁獵、車馬出行、神話禮樂等場景,以簡練剛勁的線條、虛實相生的構圖形成獨特藝術風格,真實還原漢代社會風貌,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
本屆漢文化論壇上,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推出“漢文化網絡文學專題創作扶持計劃”,將在2年內扶持10部聚焦漢文化主題的網絡文學精品,推動作品向影視、動漫、游戲等領域轉化。南京大學發布了徐州古城數字圖譜建設項目,將通過增強現實的方式展示徐州古城的歷史信息,讓歷史以更生動的方式觸達公眾。
編輯 劉佳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