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鄭亞雷)25 歲的小周最近被足趾上的 “黑色腫塊” 攪得心神不寧 ——1 個月前,他發現左足小趾冒出個小腫塊,起初沒在意,可 2 周后腫塊竟長到黃豆大小,顏色還變成了黑褐色。上網搜索相關詞條后,“惡性黑色素瘤” 的結果讓他整日憂心忡忡,最終決定前往西安市中醫醫院尋求專業幫助。
![]()
病史查體:鞋頭破損處藏 “關鍵線索”
接診的骨傷科創傷關節一病區許磊磊醫生在聽完小周的描述后也高度重視。詳細問診與體格檢查顯示:小周左足小趾末節甲床外側有一 1.5cm×1.0cm×0.3cm 的隆起性腫物,表面黑褐色不均勻,邊界不清、質地硬、活動度差,按壓有明顯壓痛,甲床無瘀血卻向甲緣外側移位。
“癥狀不像惡性黑色素瘤,更偏向增生組織,但為啥會發黑?” 許醫生心中存疑。在幫小周整理衣物時,一個細節讓他眼前一亮:小周所穿運動鞋的鞋頭內側,對應小趾的位置面料明顯破損,用指腹擦拭后,竟有淡褐色色素殘留 —— 這或許就是腫物發黑的關鍵原因。
精準診療:手術 + 病理檢查破解 “虛驚”
為進一步明確診斷,小周先接受了腫物超聲檢查,結果提示 “左足小趾皮下低回聲結節”。為徹底排除色素痣惡變、皮膚基底細胞癌、軟骨肉瘤等惡性疾病,宋鐵兵主任醫師團隊為他在局麻下實施 “左足小趾腫物切除術 + 甲床修補術”,術后將切除組織送病理檢查。
病理結果最終回報 “增生纖維軟骨組織,伴局部退變骨小梁組織,未見異型細胞”,所有人懸著的心終于放下。小周被確診為 “摩擦性纖維軟骨增生性骨疣(左足小趾)”,而腫物發黑,正是鞋料脫落的色素染色所致。
術后,醫護人員為小周進行局部換藥、預防感染等處理。2 周后拆線,他足趾甲的隆起癥狀逐漸緩解;又過 2 周,小周已能正常穿鞋行走,徹底擺脫了此前的擔憂。
醫生提醒:四類情況需警惕,科學處理是關鍵
宋鐵兵主任醫師表示,臨床中因 “忽視局部異常 + 自行誤判病情” 導致就醫延遲的情況并不少見,他特別給出四點健康提醒:
重視異常信號,別讓 “拖延” 釀風險
若發現皮下腫物、皮膚顏色改變、指甲隆起 / 增厚 / 變色等情況,即便初期無癥狀,也要記錄其大小、顏色、質地變化,以及是否伴隨疼痛或活動受限。一旦出現 “漸進性增大、性狀改變”,需在 72 小時內前往正規醫院外科或皮膚科就診,切勿依賴非專業網絡信息自行診斷。
選鞋有講究,適配安全是首要
購買鞋具時,優先選擇透氣、柔軟、鞋頭寬松的款式,避免過緊或硬質面料的鞋子。新鞋穿著前,可檢查內側是否有易脫落色素的面料;首次穿著建議搭配淺色襪子,觀察是否存在局部染色或摩擦不適,出現問題需立即停用,防止長期摩擦誘發組織增生。
明確診斷是核心,別因恐懼拒檢查
面對 “顏色異常、快速增大” 的腫物,要配合醫生完成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及超聲、CT、病理活檢等輔助檢查。其中,病理檢查是鑒別良惡性的 “金標準”,切勿因擔心 “確診惡性” 而拒絕檢查,延誤規范治療時機。
良性腫物也需規范處理,自行處置不可取
即便確診為纖維瘤、脂肪瘤、摩擦性軟骨增生等良性增生,若出現擠壓疼痛、影響關節活動、導致指甲變形等壓迫癥狀,需遵醫囑選擇手術切除或定期隨訪。切勿自行用 “剪割、涂抹不明藥膏” 等方式處理,以免引發感染或組織損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