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孟祥沛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民法作為貼近百姓生活、守護個體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的基本法,其發達程度反映著一個國家法律發展的整體水平。而作為民法集大成者的民法典,更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
我是孟祥沛,多年來一直從事民法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者,有幸見證了我國民事立法飛速發展的歷史進程。
上世紀80年代末,當我還是一名學習法律的本科生時,物權、侵權法律缺失,合同法還處于三部合同法的分立狀態,我國的民事法律尚處于很不健全的階段。
21世紀初,當我以訪問學者身份在法國和日本交流時,看著內容全面、體系嚴密的《日本民法典》和《法國民法典》,不禁想什么時候我們國家也能有自己的民法典?不過那時我國的民事立法也取得了重要進展,統一《合同法》和《物權法》都順利出臺,這為民法典的編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4年,我國民法典制定進入快車道。我所在的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兩次收到民法典草案征求意見稿,我們組織提交上百條修改意見,部分被采納并體現在最終施行的民法典中。
2020年5月28日全國人大高票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法亦有情”曾是法律的美好愿景,如今《民法典》將其化作制度設計:免除緊急救助者民事責任,為見義勇為撐腰;創設居住權制度,讓無房者“居有其所”;將“家庭美德”寫入法條,弘揚優良家風等等。這些條文充滿著對人的關懷、對弱者的保護、對善行的鼓勵,讓法律有了“人間溫度”。
當法律融入人情,人們對規則的敬畏才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種源于認同的信任是法治大廈最堅實的根基。《民法典》的脈脈溫情為中國法治注入了生命力,指引我們走向既公正又溫暖的良法善治!
編輯: 王成
責編: 周宇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