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了解一種現象不——“避Y套悖論”,說來挺有意思的。
這論調看著高大上,其實粗俗得很,說白了就是:經濟越不景氣,避Y套賣得越火。道理很簡單,大家手沒沒閑情了,不也隨便出去浪了,宅在家里的時間就多了,那親密行為自然就多了,避Y套的銷量自然就上去了。
這就像上世紀差不多,那時夜生活什么都沒有,連電都沒有,一到天黑,便早早上床,黑燈瞎火干些什么,盡干那事去了,所以那時孩子多,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上面所提避Y套銷量上漲的事可不是瞎說,有歷史數據為證: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避Y套年產量從1億只暴漲到5億只;2008年金融危機時,中國線下渠道銷量漲了40%。
但讓人奇怪的是,近幾年尤其是2020年疫情后,這個"悖論"居然失靈了!全球最大避Y套制造商康樂公司銷售額暴跌40%,國內市場規模也在縮水。
這就讓人納悶了:曾經的經濟"晴雨表",為啥現在不準了?這背后,到底藏著什么秘密?
![]()
01
先來分享一組數據,用數據說話:
杜蕾斯在某電商平臺的銷量,從2019年的372.2萬件跌到2021年的84.2萬件;截至2024年,國內避Y套市場規模只剩156億元,比2020年縮水四分之一。
更慘的是,5年間全國有7.8萬家相關企業倒閉,平均每天關門47家!就連"國產偉哥"金戈都扛不住了,2024年銷量跌了13.2%。
這一連串暴擊,直接把行業打入了寒冬。
為啥會這樣?首先,疫情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習慣。《南方周末》曾披露,中國市場近半數避Y套的使用場景在家庭之外,酒店是主力陣地。但2024年全國酒店入住率只有58.8%,創下五年新低。大家都不出門開房了,避Y套自然也賣不動了。
![]()
02
有意思的是,就在避Y套市場不斷涼涼的同進,情/趣用品行業去火得不得了。2024年,中國情/趣用品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是避Y套市場的13倍!
某即時零售平臺的數據更驚人:成人用品用戶90天復購率高達38%,遠超平均水平。其中吸吮類玩具銷量暴漲180%,玻尿酸潤滑液增長95%。
更顛覆認知的是,去年"雙十一"銷量前十的品牌中,女用產品預售額占比高達63%。
在社交平臺,#成人用品#話題播放量超8億,測評、種草內容火到出圈。就連巴黎時裝周都出現了國產情/趣品牌的身影!
這說明了什么?說明年輕人的欲望并沒有消失,只是換了個表達方式而已——曾經的與異性約會,換成了和自己約會;從需要兩個人配合的運動,變成了一個人的狂歡!
![]()
03
這波消費轉型背后,是2.97億單身人群的崛起。與老一輩不同,現在的年輕人是主動選擇單身。
網上有人算過一筆賬:一款300元的情/趣用品能用50次,單次成本不到5元;而在一線城市約個會,吃頓飯看場電影至少500元。更別說還要花費4-6周時間從搭訕發展到親密關系,有網友直言:"兩人關系,性價比太低!"
某平臺數據顯示,深夜時段的情/趣用品訂單,70%來自北上廣深的女性用戶。這群人經濟獨立、思想前衛,把自我愉悅當成生活必需品。
說到底,避Y套賣不動絕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觀念變革。當"悅納自我"成為新潮流,當"一個人也可以很精彩"成為生活態度,傳統的親密關系模式正在被重新定義。
就像某品牌創始人說的:"我們賣的不僅是產品,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作為過來人,我非常納悶: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自我滿足",這到底是社會進步的標志,還是人際疏離的預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