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釜山會晤后,特朗普好像是有點轉性了,過去談到我國時,特朗普話里話外總是充滿火藥味,不僅揮舞關稅大棒,還放出過許多狠話。
達成“釜山休戰”共識之后,特朗普在接受專訪聊起我國時,態度坦誠得好像換了個人一樣。
![]()
當時,專訪主持人按慣例提出了帶有引導性的“中國威脅論”,試圖讓特朗普沿著對抗思路繼續發表一下觀點,但特朗普的回答卻讓主持人的后續提問顯得有些多余,甚至有點打破規則的意思。
特朗普直言,美國對其他國家而言也是威脅,很多事情美國也對別國做過。
這句話有點掀蓋子的意思了,在美國的主流政治話語體系中,政治人物要維護美國自由燈塔的形象,雖然這些年美國在世界上干了不少惡心事兒,但自家政客是絕對不能承認的,至少要表面上維持美國行為正義與防御性的外衣。
但特朗普卻是個特立獨行的人,直接打破了美國政壇的潛規則,甚至將國際關系的本質點的清清楚楚,所有參與者都在為自身利益采取行動,不存在誰比誰更高尚的問題。
![]()
后來他更是補充道,美國可以通過同中國合作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優秀。
這跟之前特朗普團隊不斷鼓吹的“脫鉤斷鏈”完全相反,到底是什么讓特朗普產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呢?
這就是特朗普的最大特點,雖然已經兩次登上美國總統的寶座,但在特朗普心里自己依然還是那個純粹的商人,在他的世界觀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意識形態之爭,利益才是最實實在在的。
![]()
所以現在的美國更像是一家大型跨國公司,對外交往也是在秉承爭奪市場份額的商業邏輯,哪怕今天是競爭對手,明天也可以摒棄前嫌為了共同利益而合作。
所以當特朗普承認中美之間存在激烈競爭,并承認美國也做過類似事情時,根本就不是在向我們表達歉意或示好,而是在陳述他認知中的現實,至于那些包裝齷齪的政治辭令,特朗普壓根就不屑于使用。
但從效果來看,這種做法可謂一舉多得,既安撫了國內商界希望緩和關系的聲音,也向我國傳遞了中美未來交往的信號,暗示雙方可以拋開客套,直接就實際利益展開對話。
![]()
當然如果認為特朗普現在已經決心與我國和平相處,那就過于樂觀了,他之所以在現在選擇拋出友好信號,依然是他的商業思維在作祟,商人思維的核心是成本效益分析、風險管控和利潤最大化。
在特朗普心里,意識形態的區別永遠都不可能直接轉化為經濟利益,所以特朗普在對外交往時根本不關心其他國家的政治制度同美國是否有差別,只要能通過交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就一切ok。
這才是特朗普前一秒能在推特上大放厥詞,后一秒就能轉頭簽署協議的底層邏輯,對他而言,說幾句實話承認美國的不足,根本就不存在道德上的負擔,反而是一種談判技巧。
![]()
更何況特朗普的核心競選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經濟利益本身就是特朗普政府一切政策的出發點,而他的支持者也大多是全球化進程中的失意者和對華盛頓精英政治感到失望的普通民眾。
這些人普遍不關心美國的國際聲譽如何,更不關心大洋彼岸的國度同美國有什么意識形態之爭,本土就業和經濟狀況才是這些人的日常所需。
特朗普的坦誠是說給支持者聽的,他在向國內支持者傳遞信息,告訴美國底層民眾不要被傳統政客的言辭所迷惑,國際關系的本質是利益博弈。
![]()
至于我國搶走的美國就業機會,那就用商人的方式將利益奪回來就可以,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是非常吸引人的,這就是特朗普的目的,他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將自己塑造成敢于打破常規而且能為美國利益代言的“局外人”。
當然特朗普這次服軟確實是感受到了我國的壓力,在幾輪交手之后,特朗普已經發現自己的三板斧對我國幾乎沒用。
為了遏制中國發展,過去幾年美方采取了多種施壓手段,按照特朗普的想法,這一套組合拳下來絕對可以逼迫我國做出巨大讓步,可沒想到我國的反制措施不光有效,還打得美國生疼。
![]()
雙方你來我往的打了幾輪后,特朗普不得不承認中國已經今非昔比的事實,現在如果繼續選擇同我國對抗,受傷最深的其實是美國自己,農民因農產品出口受阻怨聲載道,企業也因供應鏈成本上升紛紛倒閉,再打下去且不說美國是否能再次偉大,能不能堅持到特朗普任期結束都未可知,搞不好還會提前崩盤。
這才是特朗普在釜山會晤后決定休戰一年的原因所在,從特朗普的角度來講,若非萬般無奈也絕不可能主動讓步。
既然現在特朗普在各種情況下向我國示好,其實就是在潛意識中認識到我們不再是那個可以輕松被美國壓制的國家了。
那是否意味著,中美關系從此將進入穩定發展的軌道呢?
![]()
“休戰”和“終戰”還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特朗普的坦誠可以說明中美關系已經進入了新階段,但這并不代表未來會風平浪靜。
釜山共識的本質上只是按下了暫停鍵,既然特朗普是個純粹的商人,那他的政策就會存在朝令夕改的可能性,今天可能迫于壓力向我們服軟,明天就可能因為其他利益再次改變態度。
雖然不受意識形態束縛的特朗普可以為中美雙方進行溝通和交易提供可能,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講,特朗普絕對不是個信守承諾的人,隨時會為了利益而調整立場。
![]()
未來的中美關系可能會呈現出區間波動的態勢,關系或許不會再像前幾年那樣持續惡化,但也很難回到過去的緊密合作狀態。
美國將我們視為現階段最大對手的心理是不會變的,未來中美最多將在競爭與合作之間不斷試探、摩擦和再平衡,可能在某個領域達成合作協議,又在其他領域爆發激烈沖突,這或許就是未來中美關系的常態。
對我國來說,應該以不變應萬變,只需聽其言觀其行,看清其言論背后的真實動機,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就夠了。
能贏得對手尊重的從來不是動聽的言辭,而是手中實實在在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