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一邊依賴中國貿易,一邊跟風炒作“中國威脅”并強化軍備,其防長馬爾斯為何硬要將本國軍事擴張的鍋甩給中國?當被美國逼著表態是否愿出兵臺海時,澳大利亞又為何選擇拒絕?
最近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馬爾斯在悉尼一個防務展上又強扯中國,他煞有介事地宣稱,中國正在進行“當今世界最大規模的軍事建設”,還說這讓澳大利亞保護自家海上貿易路線的工作變得“愈發危險”。
這話聽起來是不是特別耳熟?還是美西方常用的“中國威脅”這一套說辭。但是,誰才是全球貿易體系真正的“麻煩制造者”,國際社會心知肚明。
馬爾斯的政治表演,表面上是在碰瓷中國,骨子里卻暴露了澳大利亞,乃至整個美西方在對華問題上的集體焦慮和分裂人格,經濟上離不開,戰略上又想使絆子;既想跟著美國吆喝,又怕真動手了自己第一個倒霉。
![]()
以往美西方就喜歡憑空制造一個“中國威脅”的由頭,然后就該順理成章地為自家的軍事擴張找合法性了。
果不其然,馬爾斯緊接著就迫不及待地宣布澳大利亞要增加軍費,要打造一支“更具能力、更致命、更遠射程的海軍”。
澳大利亞這么做,第一是面子掛不住。就在不久前,澳大利亞軍機悍然闖入中國西沙領空,結果被中方依法依規堅決攔阻驅離,碰了一鼻子灰。這事在國際上引發議論,作為防長,馬爾斯需要找個借口,挽回點顏面,同時安撫國內的保守勢力和美國那邊的情緒。
第二是美澳AUKUS協議的這個“大餅”畫得有點懸,2021年,澳大利亞可是咬著牙簽了AUKUS協議,未來十年準備豪擲3680億澳元,就為了從美英手里拿到核潛艇技術。
這筆錢,差不多占了其未來十年國防預算的四成!結果呢?美方承諾的八艘潛艇,因美國造船廠產能不足和成本超支,實際交付時間可能大幅延遲,而且最近美方自己預算緊張,技術資金說砍就砍,導致澳大利亞這邊的港口改造、核廢料處理設施很多還停留在圖紙階段。
![]()
澳方官員多次追問,美方就用“預算調整”來搪塞,無奈之下只能是簽訂協議,允許美英提前一年通知退出。一個本該提升澳大利亞遠洋作戰能力的世紀訂單,現在看來回報遙遙無期,甚至可能爛尾。
馬爾斯此時炒作“中國威脅”,是因為3680億軍費打水漂,以中國為借口向國內解釋這筆天價開支,并向美國“催單”的意思。
然而,滑稽的是,就在馬爾斯在防務展上高調示強的同時,澳大利亞政府其他部門卻在拼命踩剎車。當被美官員問及“臺海若發生沖突,澳大利亞是否會出兵”時,澳國防工業部長帕特·康羅伊秒慫,他回應稱不會輕易卷入戰爭,也不會成為任何一方挑釁的工具。
看,這就是澳大利亞的精分現場,防長在前面煽風點火,擺出硬漢姿態;而真正負責決策的政府高層,卻異常清醒地劃下了紅線,絕不能觸碰中國的底線,更不能被美國推到前線當炮灰。
澳大利亞有這種回應一點不奇怪,畢竟他們的經濟命脈和中國息息相關,中國已經連續15年穩坐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的寶座。光是2024年上半年,鐵礦石對華出口就占了澳總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價值數百億澳元。
![]()
鋰礦開發商投資200億澳元建廠,直接創造上萬個工作崗位,主要就是滿足中國新能源市場的需求。葡萄酒、牛肉對華銷售增速超過30%。
這一系列緊密的貿易鏈條,支撐著澳大利亞近60萬個就業崗位,算下來平均每戶家庭每年能多收入2600澳元。
要是臺海真的風高浪急,貿易中斷,澳大利亞的礦業和農業首當其沖,經濟立馬就得雪崩。哪個政客敢拿這個賭明天?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不久前,美國總統特朗普還與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簽署了一份價值85億美元的礦產合作協議。
而與此同時,外媒報道,西澳大利亞的礦山正源源不斷地向中國輸送著制造高超音速導彈的關鍵材料,鋯石。西澳的兩座主要鋯石礦山,Image Resources和Thunderbird,分別被中國的龍佰集團和燕鋼集團控股,產品幾乎百分之百輸往中國。
澳大利亞政府不僅批準了這些交易,還通過其北部澳大利亞基礎設施基金,向其中一座礦山提供了1.6億澳元的優惠貸款。
鋯石是制造高超音速導彈耐高溫部件的理想材料,同時也是核反應堆燃料棒的關鍵包殼材料。
![]()
看到沒有,澳大利亞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美國最鐵桿的盟友,在口頭上跟著美國嚷嚷“安全威脅”,但在實際行動中,還是以自身利益為主。甚至會為了自身利益第一個出賣美國。
而且澳大利亞很清楚,他們的海軍實力不濟,其主力霍巴特級驅逐艦,雖然裝備不錯,但半數作戰系統升級滯后,反潛能力在現代潛艇面前捉襟見肘。兩棲攻擊艦運力有限,遠程補給能力薄弱,根本不足以支撐臺海那樣的高強度作戰。
澳軍方內部的評估報告和退役將領的直言不諱都指出,遠征臺海風險極高,無異于以卵擊石。就連美軍都認為一旦開戰自己在西太平洋將有來無回,更何況澳大利亞。
今年,中國一支055編隊繞行澳大利亞,都把其政府嚇得接連多天抗議,更別提未來可能會遇上一整個中國海軍了。
澳大利亞最明智的選擇是專注本土防御,與印尼搞搞聯合巡航和基地建設更實際。一旦卷入沖突,戰火很可能直接燒到本土,比如珀斯港就可能成為目標。
![]()
生死面前,讓澳大利亞在華盛頓的壓力面前,保持了最后一絲清醒。
說到底,澳大利亞的困境,是整個西方世界在對華問題上心態失衡的一個縮影。它們既無法擺脫對中國市場、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又放不下那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企圖通過戰略上的擠壓來獲取心理優勢和地緣政治籌碼。
然而,時代已經變了。這種擰巴的、自相矛盾的戰略,注定是自討苦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