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
“調高音量!”美國紐約新任市長、34歲的印度裔民主黨人馬姆達尼,在勝選夜向特朗普“叫板”。在這座總統昔日發跡的城市,他讓特朗普親身嘗到失利的滋味。
當地時間11月5日,美國多場地方選舉結果出爐。從紐約市到新澤西州,再到弗吉尼亞州,在這場被視作特朗普2.0時代首次“公投”的選舉中,民主黨人拿下全面勝利。
共和黨人感到困惑,總統的“蜜月期”為何只維持了9個多月?
藍色浪潮?
“今晚是民主黨的夜晚。”加州州長紐森在選區重劃公投獲勝后宣布,“這是一個正在崛起、站穩腳跟、重新出擊的政黨。”
民主黨人有理由慶功,各地的“藍色”答卷顯示:他們不僅贏了,而且贏得徹底。
在弗吉尼亞,特工出身的民主黨人斯潘伯格以15個百分點的優勢大勝,共和黨失守所有關鍵縣。民主黨還在州眾議院一口氣翻轉13個席位。
在新澤西,前海軍飛行員、民主黨人謝里爾贏得州長寶座,以13個百分點碾壓對手。
在加州,旨在重劃國會選區、增加民主黨席位的公投以近30個百分點的優勢通過。
在紐約,帶著“民主社會主義者”標簽的馬姆達尼以近10個百分點的優勢贏得市長選舉,徹底粉碎外界質疑。
連在更為保守的佐治亞州,民主黨人也拿下兩場州級選舉——這是他們20年來首次在該州非聯邦層面取勝。
有評論稱,這一夜像一枚“斷路器”,切斷民主黨2024年以來的噩夢。自拜登退場、特朗普復出后,美國政治話語的聚光燈首次轉向特朗普的失敗。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刁大明指出,選舉結果亮眼,但并不意外。
無論是幾個關鍵州的州長、市長選舉,還是具有代表性的公投項目,其結果都與選前民調大體一致,并沒有外界渲染的“戲劇性變化”或“藍色浪潮”。
從勝利幅度看,與上述州、市近幾次地方選舉相比,民主黨得票率雖有上揚,但幅度有限。再加上,地方選舉往往投票率較低,往往只有四五成“忠誠選民”參與,中間選民參與度不足,投票結果更顯兩極化。
換言之,“民主黨確實贏了,但并不意味著民意劇變,或政治格局的根本逆轉。”刁大明說。
民心思變?
歷屆總統正式就職后總能迎來一段“蜜月期”。如今,特朗普執政不足一年,民眾緣何“翻臉”?
特朗普歸咎于兩點:自己不在選票上、政府陷入“停擺”。他的一些盟友指責地方候選人“不給力”。
美國自由派人士則更直接:特朗普治理無方、濫用權力,民心思變。
刁大明從氛圍、光譜、策略三個角度,分析民主黨勝出的多重原因。
從整個氛圍看,選舉結果反映民眾對共和黨執政的不滿,主要集中在經濟領域,包括物價上漲、生活成本上升,以及對未來經濟前景的迷茫,都讓民意倒向民主黨。
從政治光譜看,這次選舉的主要戰場多在民主黨優勢區(紐約市、加州為大本營、新澤西州是傳統藍州、弗吉尼亞州經歷由紅轉藍),本就對民主黨更有利,最終結果未偏離歷史軌跡。
從競選策略看,民主黨精準出擊,把選舉塑造成“對特朗普的公投”,利用其負面形象成功刺激支持者投票。
一記警鐘
隨著選舉結果揭曉,特朗普憤怒,卻依舊高調。
午夜剛過,他便在社交媒體上用全大寫字母寫道“一切就此開始”,像是為共和黨吹響中期選舉的號角。
然而,共和黨內氣氛卻并不振奮。
一位白宮幕僚承認:“這不是世界末日,但絕不是好兆頭。”
共和黨策略師擔心,明年中期選舉可能會成為2018年的翻版——“反特朗普浪潮”助推民主黨拿下40個眾議院席位。
盡管如此,特朗普盟友仍信心滿滿,堅稱只要提名“全心擁抱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候選人,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或是擔心舊夢重演,特朗普今年早些時候便要求紅州重新劃分眾議院選區、試圖壓縮民主黨空間。
但這一舉措在堪薩斯州遭到“抵制”,當地共和黨人放棄召開特別會議。
刁大明指出,選舉結果對特朗普而言無疑是一記警鐘,他將面臨更大的民意壓力,共和黨亦面臨結構性焦慮。
一方面,作為共和黨的“單人動員機器”,當特朗普不在選票上時,共和黨缺少類似的動員能量。
另一方面,這次挫敗可能促使特朗普和共和黨調整政策,重新聚焦經濟與民生,推出更能惠及關鍵選民的政策,以重建支持基礎。
不過,“選民行為往往受短期議題驅動,政治情緒具有即時性。”刁大明也提醒,這次結果并不意味著特朗普“崩盤”,也不足以預測中期選舉的走勢。
重新洗牌
勝負之外,這場特別選舉似乎也揭示出美國政治生態的重新洗牌。
民主黨內部,一個跨光譜的“反特朗普”聯盟正在成形。
弗吉尼亞、新澤西的兩位女性新州長代表黨內溫和力量,都在2018年“反特朗普浪潮”中崛起;年輕的紐約市長則被視為進步派的代表。盡管風格迥異,但他們在強調生活負擔能力、凝聚反特朗普選票方面步調一致。
“民主黨的勝利掩蓋不了分歧——路線之爭仍在加劇。”刁大明指出。
一方面,兩位州長的勝出提醒民主黨,應該走重視民生、有效回應中下層基本訴求的“務實路線”。
另一方面,紐約市長的勝利可能讓黨內產生錯覺:強調價值觀差異的“身份政治”依然有效。
“這種矛盾局面對民主黨找到清晰方向未必是件好事。”刁大明說。
制度層面,加州公投反映兩黨在選區劃分上的激烈爭奪。由誰劃、怎么劃,正成為影響未來國會席位的新戰場。
刁大明指出,重新劃分選區初衷在于更準確地反映人口變化和選民意愿,如今卻淪為“扭曲民意”的政治武器。
兩黨用它來最大化己方席位,強化自身優勢,可能加速州層面的紅藍固化,擠壓對手生存空間,也加劇社會撕裂。
只不過,受制于過時數據和不確定性,這種人為強化黨派版圖的操作,未必能如設計般精準奏效。
隨著特別選舉塵埃漸落,下一場真正的較量序幕已拉開。“這或是一個起點,選后兩黨會真正坐下來,認真籌劃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刁大明說。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原標題:《深度 | 上任9個多月,特朗普在特別選舉之夜吃到“一記警鐘”》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本文作者:解放日報 安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