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4日電(記者 李夢涵)10月29日,由國際科學理事會"城市健康與福祉計劃"、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和"一帶一路"城市環境健康聯盟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以及同一可持續健康網絡(One Sustainable Health Institutes, OSH)聯合舉辦的"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同一健康"國際研討會在北京成功舉行。會議匯聚了來自全球多個國家的頂尖科學家、公共衛生專家及政策制定者,共同探討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如何通過"同一健康"理念應對人類、動物和環境健康面臨的共同挑戰。
開幕式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科學理事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官主持。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前首席科學家、科學司前司長劉健博士在開幕致辭中強調了"三重地球危機"(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污染)的嚴峻性,以及科學在政策制定和全球合作中的基石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則從公共衛生挑戰出發,呼吁全球加強在"同一健康"領域的合作。
在主題報告環節,多位國內外專家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來自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的Suraj Bhattarai研究員以尼泊爾的類鼻疽疫病為例,揭示了人—動物—環境界面的隱藏疾病負擔。首爾國立大學的Jooyoung Park副教授闡述了如何通過城市代謝分析和循環經濟策略,建設更可持續的健康城市。清華大學的黃存瑞教授深入分析了極端高溫等氣候變化因素對城市脆弱人群健康的嚴重影響。尼日利亞科學院院士Akinyinka Omigbodun基于尼日利亞的實踐經驗,探討了城鄉過渡地帶人畜共居的健康挑戰。北京大學劉玨研究員通過大數據分析,揭示了城市化進程與傳染病負擔之間的復雜關聯。
圓桌討論以"共同建設健康城市:跨部門合作與創新治理"為主題,由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陳偉強研究員主持,來自萊頓大學的Gjalt Huppes教授、上海大學的Janaka Jayawickrama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學的Joon Sik Kim教授以及阿拉伯改革倡議網絡的Abdalhadi Alijla研究員,圍繞科學治理、創新模式、社會公平和政策實踐等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這場跨學科對話明確指出,建設健康城市必須突破傳統治理框架的局限,通過系統性的創新融合,共同構建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同一健康"治理新生態,為可持續的城市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和實踐路徑。
面對快速城市化帶來的復雜挑戰,"同一健康"理念已從學術共識轉化為迫切的行動綱領。與會代表普遍認同,科研人員、政策制定者、產業界以及公眾必須攜手合作,通過跨學科協作和系統性創新,共同構建一個兼具韌性、公平和可持續性的城市未來。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