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背景下,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哲學社會科學是廣大理論界、人文社科界義不容辭的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進一步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知識體系不僅肩負著解釋世界的重任,而且也發揮著指導實踐、改造世界的功能。知識體系既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工具,也是展示人類文明成果的重要方式。中國式現代化既是人類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壯麗篇章,也是當前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實踐活動的集中反映。因此構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建構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
解決四個方面的認知前提
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首先必須在理論上解決四個方面的認知前提:
其一,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是對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和理論表達。從理論上講,知識體系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概念、范疇、理論、方法所構成的系統化、結構化的有機整體。而無論是概念、范疇,還是理論、方法等,都必須根植于人類的實踐活動之中,或者說是以對實踐經驗的總結為前提的。
其二,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是解釋中國式現代化“何以成功”的理論體系。如前所述,中國式現代化已經走出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成功之路,作為一種系統性、抽象性、體系化的認識成果,中國式現代化知識體系就是要對現代化何以成功作出學理性的解釋和論證,當然也要對現代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反思和總結。
其三,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是對西方現代化及其理論困境的回應。實現現代化是各個國家和民族的共同追求。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以其現代化的先發優勢,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經濟社會發展的奇跡。但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西方現代化及其理論遭遇日益嚴峻的挑戰和多維的困境。廣大發展中國家也越來越認識到現代化不等于西方化。與此同時,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進一步彰顯了現代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由此我們可以認為,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是對西方現代化及其理論困境的積極回應。
其四,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是一種新文明范式的系統表達。不同的現代化模式必然創造不同的人類現代文明。立足于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活動基礎之上的自主知識體系,蘊含著獨特的文明觀,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和價值導向,是一種新文明范式的系統表達。
構建自主知識體系的“四個化”
在對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科學認知的基礎上,我們再來進一步探討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問題。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要在“實踐-理論-再實踐-再理論”的認識邏輯基礎上,沿著“實踐-經驗-概念-范疇-體系”的路徑來進行建構。因此我想用“四個化”來簡要談一談如何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即實踐活動的經驗化、具體經驗的概念化、核心概念的范疇化、基本范疇的體系化。
其一,實踐活動的經驗化。所謂實踐的經驗化,指的就是要科學總結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經驗。具體來說,就是要對我們走過的現代化歷程進行總結、提煉,上升為具有規律性和本質性的經驗。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不是一個純粹的理論推導和邏輯演繹問題,相反,它深深根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征程之中。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建構,首先必須要實現實踐活動的經驗化,實現實踐活動向抽象經驗的飛躍。
其二,具體經驗的概念化。概念能夠準確描述和反映認識對象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的特質,具有概括性、抽象性、普遍性等特征。具體經驗的概念化,就是要從大量的感性經驗中通過抽象的方式概括出一系列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標識性概念。
其三,核心概念的范疇化。從認識的角度來說,盡管概念和范疇都屬于理性的抽象認識,但概念的抽象程度要比范疇的抽象程度要低。在某種意義上概念是構成范疇的基礎,而范疇則是對概念的進一步抽象和概括和分類。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建構過程中要實現核心概念的范疇化,就是要求必須要從中國式現代化的相關概念群中提煉能夠反映中國式現代化本質特征的基本范疇。
其四,基本范疇的體系化。任何科學的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都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疇等要素依據一定的邏輯組合而構成的完整體系。具體到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就是要明確不同概念范疇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而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個邏輯閉合的認識體系。只有在基本范疇的基礎上實現了體系化,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才能在具有實踐解釋力的同時具有邏輯上的解釋力。
(作者為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上海科學社會主義學會會長;本文為2025年10月14日“世界中國學大會”之“多學科視域下的世界中國學知識體系”分論壇上的發言)
原標題:《解超 | 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的理論認知與建構路徑》
欄目主編:楊逸淇 文字編輯:任思蘊
來源:作者:解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