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國商務部的一紙聲明,把中荷圍繞安世半導體的爭端推上了風口浪尖。聲明中用了極為罕見的措辭:“荷蘭要承擔全部責任,也就是100%責任。”中方不再溫吞應對,而是明確劃出了責任紅線:荷蘭再不悔改,由此引發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9月30日,荷蘭政府突然援引一項冷戰時期的老法令,出手接管中國聞泰科技控股的安世半導體,這背后究竟是誰在操控?荷蘭為何在政局動蕩、政府處于看守狀態時,還要鋌而走險?更重要的是,中國為何這次態度如此強硬,直接將責任比例定為100%?
![]()
從9月30日開始,荷蘭政府連續出招,不僅凍結了安世在全球30家子公司的資產,還對中國東莞的封測工廠實施斷供措施。這家工廠承擔著安世全球70%的封測產能,是整個供應鏈的命脈。
10月26日,安世荷蘭總部宣布暫停向中國工廠供應晶圓。這意味著,中國工廠幾乎立刻陷入停擺,全球客戶的訂單也隨之中斷。
![]()
汽車、通信、工業控制等領域的核心部件生產被嚴重擾亂。寶馬、大眾、奔馳、特斯拉等20多家車企都依賴安世的產品。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警告說,如果問題持續,產業鏈將中斷至少三個月,損失超過200億歐元。
誰都沒想到,荷蘭這一波操作,不光讓歐洲企業焦頭爛額,連遠在墨西哥的本田工廠都被迫停產。這條每年產20萬輛SUV的生產線,一天不生產都要損失上百萬。
![]()
在這場全球半導體地震中,荷蘭幾乎成了罪魁禍首。面對荷蘭的強硬行為,中方并沒有被動挨打。10月4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對安世中國實施出口管制,限制其對荷蘭出口23個關鍵芯片料號。這些料號包含車規級MOSFET、IGBT等核心產品,全球都找不到替代。
東莞工廠每天向全球出貨超過2.5億顆芯片。中方此舉,精準切中要害,讓歐洲車企立即感受到“缺貨之痛”。全球沒有第二個國家能短時間內替代中國的產能。
![]()
中方的反制沒有停在出口管制上。11月1日,商務部宣布對符合條件的產品出口豁免。這釋放出一個信號:中國不會無差別反擊全球,而是有節奏、有重點地反制荷蘭。
德國企業反應極快,采埃孚、歐摩威等汽車零部件巨頭紛紛申請豁免。中國的做法,既有原則,又留余地。11月2日,安世中國發布公告,打破荷蘭此前“中方拒付貨款”的說法。公告指出,是荷蘭安世拖欠了東莞工廠10億元人民幣的貨款,這才導致供應鏈混亂。
![]()
這份公告揭開了真相,也戳破了荷蘭“倒打一耙”的謊言。與此同時,安世中國宣布“獨立運營”,并啟動國內晶圓供應鏈替代計劃,與中芯國際、華宏半導體等國內企業對接。
這場風波,反倒加快了中國半導體的自主化進程。歐洲企業的損失越來越大,但荷蘭依舊不肯收手。明明是看守政府,卻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擅自接管中企,做出影響深遠的決定。
德國政府終于坐不住了。11月3日,德國外長瓦德富爾親自致電中國外長王毅,表達希望緩和局勢的意愿。他還重申德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希望推動雙邊關系向前發展。
![]()
這通電話的背后,是德國車企受到的切身沖擊。大眾在德國沃爾夫斯堡的明星工廠直接關門停產,奔馳、寶馬的庫存也告急。歐洲車廠發現,晶圓斷供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治風暴帶來的實質打擊。
荷蘭還以為掌握了“命門”,可以借安世半導體敲打中國。但它忽略了一個關鍵事實——全球化的供應鏈,早已深度綁定。中方反制的同時,還打出一張“王牌”——稀土。
![]()
12月1日起,中國將對含稀土成分大于0.1%的光刻機設備實施出口審批。這項政策,直接命中荷蘭阿斯麥。每一臺EUV光刻機,稀土磁體超過10公斤,占據成本的30%。如果稀土供應受限,不止阿斯麥,整個歐洲高端制造鏈條都將受影響。
對中國來說,稀土不僅是資源,更是“戰略工具”。中方這一次明確了立場。11月4日,商務部公開指出:荷蘭沒有展現任何建設性態度,也未采取實質措施解決問題。
![]()
這不是普通的“聲明”,而是一次紅線劃定。荷蘭政府若繼續執迷不悟,就必須獨自承擔一切后果。這場爭端已經波及全球。一方面,中國展現出維護產業鏈穩定的誠意;另一方面,荷蘭卻孤注一擲,成了攪局者。
歐盟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德國、法國、意大利正在研究是否啟用“歐盟芯片法案第十七條”,為企業提供危機豁免。歐盟也開始意識到:繼續默許荷蘭的行為,只會讓自己在全球產業鏈中被邊緣化。
![]()
歐洲媒體也開始反思。德國《世界報》直言:荷蘭搶錯對象了。安世最有價值的部分在中國,是東莞的制造體系支撐起了全球競爭力。如果歐盟繼續縱容荷蘭,最終損失的是自己。
面對現實,歐盟也不得不轉變態度。11月3日,歐盟宣布仍在與中方就稀土出口細節進行談判,希望達成穩定供應協議。這也意味著,歐盟想要與中國達成類似中美之間的“互信路線”。
![]()
特朗普曾在中美會晤后表示,合作遠遠大于對抗。美國已經選擇了回退一步,歐盟卻還在前線硬扛。這一次,歐洲人可能真要為荷蘭的魯莽買單了。安世中國的“自救”行動也在加速推進。他們不僅駁斥了荷蘭的指控,還開始著手本土晶圓供應鏈替代計劃。
這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意識到,命脈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僅要“造得出”,更要“供得上”。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波,反而倒逼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深度升級。從荷蘭出手干預安世半導體,到中方精準反擊,中荷之間的博弈已經從經貿層面上升到了“規則之爭”。
![]()
這不是一場誰強誰弱的較量,而是誰在維護全球合作,誰又在破壞合作。荷蘭試圖通過政治操作干預商業秩序,卻低估了中國的反應速度與戰略定力。如今,紅線已劃,后果自負。歐洲必須選擇,是繼續被綁在荷蘭這艘失控的船上,還是及時止損,回歸理性。
這場博弈的勝負,其實早已見分曉。中國展現了作為一個大國的擔當,也展示了“以合作促共贏”的力量。荷蘭若還不悔改,那它很快會發現,自己不僅失去了中國市場,還將失去整個全球產業鏈的信任。
![]()
中方的“最后通牒”不是威脅,而是一種警告與提醒。國際經貿合作需要尊重規則,信守承諾。荷蘭若愿意回頭,合作仍有空間;若執意走偏,等待的只有代價。
信息來源:
[1]德國汽車零部件巨頭著急:已申請中國對安世半導體芯片出口豁免 觀察者網
[2]遭停供晶圓,安世中國發聲:庫存充足 環球時報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