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3日,俄羅斯媒體《軍事觀察》發了條消息,直接點破俄烏戰場的一個關鍵局,烏克蘭軍隊在紅軍城,也就是烏克蘭說的波克羅夫斯克,敗局基本定了。
城里大概9000名烏軍被圍住,想突圍難度特別大,包圍圈的“袋口”已經縮得很小,最近的地方就1公里多,俄軍還在袋口附近布雷,擺明了要把這股烏軍徹底吃掉,而且俄軍還在往紅軍城方向推進。
![]()
9000 烏軍陷入 “死亡包圍圈”
這座頓涅茨克東部的重要城市,不僅控制著通往頓巴斯前線的兩條鐵路和公路干線,更是烏軍在頓涅茨克方向的后勤樞紐和煤炭工業重地,自 2024 年俄軍攻占恰索夫亞爾后,它就成了烏東戰線最后的 “心臟”。
被圍的烏軍主要來自第 7 集團軍下屬的 4 個突擊旅,包括第 155 空突旅、第 25 空突旅、第 79 機械旅和第 68 機械旅,這些部隊曾是烏軍東線防御的核心力量,如今卻集體陷入困境。
![]()
其中第 25 旅深陷季米特洛夫東南部郊區,處于包圍圈最底部,距離可能的缺口最遠,幾乎沒有撤退機會;第 79 旅在季米特洛夫城區邊打邊撤,試圖向西南方向靠攏;第 155 旅在鐵路線北側嘗試與第 79 旅殘兵匯合,只有第 68 旅因位于紅軍城西北部,靠近包圍圈缺口位置,處境相對稍好。
俄軍合圍的形成與戰場壓制
俄軍此次合圍速度異常迅猛,中央軍區部隊從南、北兩翼同步推進,僅用數日就切斷了烏軍在紅軍城至米爾諾赫拉德方向的補給走廊。
![]()
目前俄軍已控制紅軍城六成區域,并占領沃爾昌斯克 70% 的城區,北部羅金西克鎮陷落后,南北對進的俄軍僅剩不到一公里的合攏空間。
為加固包圍圈,俄軍不僅在袋口區域密集布雷,還完全控制了烏軍唯一的出城公路,使其處于俄方火力覆蓋之下,空中補給通道更被俄防空系統徹底封鎖。
在兵力部署上,俄軍向該地區增派約 11000 人,使集結總兵力達到 29000 人,同時配備 100 輛坦克、260 輛裝甲戰車和 160 門火炮,形成 6 倍于被圍烏軍的兵力優勢。
![]()
俄軍每日發射上千架無人機和數十枚導彈,持續壓制烏軍防御工事,此前還擊潰了一支緊急增援的烏克蘭情報局特種部隊,摧毀其乘坐的 “黑鷹” 直升機,機上 11 名人員全部被擊斃。
俄羅斯國防部 11 月 1 日公布的視頻顯示,被圍烏軍已開始投降,士兵維亞切斯拉夫?克雷文科和斯坦尼斯拉夫?特卡琴科在供詞中講述了被圍期間的艱苦條件,這從側面印證了包圍態勢的真實性。
![]()
突圍嘗試失敗與高層的無奈
面對絕境,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西爾斯基親自抵達第 7 集團軍指揮所作戰指揮中心,直接指揮反擊行動,試圖解救被圍部隊。
按照他的命令,烏軍在赫里希涅地區集結了所有二線力量,包括國民警衛隊的警衛團、警察營、工程兵及其他輔助部隊,連續發起多次反攻。
但這些增援行動均被俄軍迅速挫敗,烏軍根本無法突破俄軍的外圍防線。
![]()
烏克蘭武裝部隊 “東方” 集群通信部發言人格里戈里?沙波瓦爾上尉公開表示,沒有援軍能夠進入紅軍城西部接應被困部隊,若想突圍,被圍烏軍只能自行決定是否分散行動,穿過田野和人工林尋找生機。
外界注意到,西爾斯基親臨前線的核心任務,實則是指導在赫里希涅地區構筑新防線,這意味著烏克蘭軍方高層已基本放棄 “紅軍城 - 季米特洛夫” 雙子城的防御,被圍的 9000 名烏軍成為事實上的 “棄子”。
澤連斯基雖在 10 月 27 日的視頻講話中稱波克羅夫斯克的防御結果關乎整個烏軍體系安危,卻始終未能兌現增援承諾,僅強調 “不會放棄任何一寸領土”。
![]()
前防長的公開呼吁
就在戰場局勢愈發危急之際,烏克蘭前國防部長阿納托利?格里岑科通過社交媒體發出公開呼吁,直言紅軍城的防御已無翻盤可能,若被圍烏軍繼續抵抗而非選擇投降,不僅會造成無謂傷亡,更可能引發東線防線的全線潰敗。
他在聲明中提到,烏軍夏季反攻失敗后兵源短缺問題持續惡化,頓涅茨克方向烏軍中外籍雇傭兵占比已高達六成,本國士兵疲憊不堪,根本無力組織有效救援。
![]()
格里岑科的呼吁并非空穴來風,目前被圍烏軍的困境已全面顯現:122 毫米炮彈等關鍵彈藥實行定量供應,每門炮日均配發量不超過 20 發,部分陣地甚至出現彈藥耗盡的情況;食品和飲用水儲備僅能維持 3 至 5 天,傷員因缺乏藥品和醫療設備無法得到有效救治;通訊設備多被俄軍無人機摧毀,各部隊間難以協同行動。
更嚴峻的是,歐洲軍援在 2025 年下半年下降逾四成,烏軍防空導彈和重炮彈藥全面告急,只能依賴少量無人機和美制火箭提供支援,根本無法對抗俄軍的火力壓制。
![]()
戰局背后的防線崩塌風險
紅軍城的圍困戰已成為俄烏沖突第四年的關鍵轉折點,這座城市的失守意味著烏軍在頓巴斯的供給線將被徹底掐斷,俄軍更可借此打開通往克拉馬托爾斯克、斯拉維揚斯克的北向通道,為后續攻勢掃清障礙。
目前烏軍東線防線的脆弱性已暴露無遺,東部防御部隊普遍缺員,部分部隊兵力不足滿編狀態的 60%,18-25 歲適齡男性參軍率較 2023 年下降 40%,且日均炮彈發射量僅為俄軍的十五分之一。
![]()
俄軍在鞏固紅軍城包圍圈的同時,還在哈爾科夫、扎波羅熱等多個方向同步推進,在哈爾科夫州沃夫昌斯克北郊,俄軍通過 AI 聲紋分析技術捕捉烏軍軍工車間設備噪音,引導熱成像制導炮彈實施定點打擊;扎波羅熱方向攻克盧西夫斯克陣地后,直接將烏軍南部補給線暴露在火力威脅下。
這些行動相互配合,不斷壓縮烏軍的防御空間,也讓格里岑科 “全線潰敗” 的擔憂有了現實依據。
![]()
總結
紅軍城的包圍圈里,每一處槍聲都在訴說著戰爭的殘酷與無奈。9000 名被圍烏軍的命運牽動著戰場走向,前防長的呼吁更折射出沖突背后的兵力耗竭與補給困境。
這座烏東 “心臟” 的爭奪,不僅是軍事據點的攻防,更是資源與意志的較量,而普通士兵在其中淪為沖突延續的犧牲品。
從巴赫穆特到阿夫迪夫卡,再到如今的紅軍城,反復的拉鋸戰留下的是破碎的城市與離散的家庭。戰爭從來沒有真正的贏家,唯有早日回到談判桌前,才能讓生命不再被炮火吞噬,讓和平重新照亮這片土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