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肺腺癌伴有骨轉移的患者,沒有手術和化療,僅在當地醫院做過幾次腦部放療。兩年前,他經病友介紹來到我院求診。當時已是晚期,如今服藥兩年多,整體狀態保持得不錯。雖然近期發現腦轉移讓他有些擔心,但日常飲食起居基本正常。
對此,醫生坦言:晚期癌癥的治療確實很不容易。現階段的目標不是消滅腫瘤,而是減輕痛苦、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為什么不強求消瘤呢?因為到了這個階段,癌細胞可能已經遍布全身,即便一處控制住了,另一處又可能出現。更何況,連放療、化療這樣強力的手段都難以完全清除,藥物調理的作用就更需要時間了。
與其執著于攻伐腫瘤,不如把重心放在調理身體、改善整體狀態上,讓腫瘤發展得慢一些,爭取與它和平共處,實現“帶瘤生存”。
比如之前一位肝癌患者,帶瘤生存25年了,肝臟里仍有4.7×5.3厘米的腫塊,腎上也有轉移灶,但她生活自理,還能上山摘蘋果。這說明,晚期治療不必過分在意腫塊大小,活得有質量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可以把晚期患者的身體比作一輛老舊的車,各個部件都已磨損,不能再激烈駕駛。治療就像養護這輛車,要溫和細致,不能再折騰。
這就像一盞油燈,當燈油快耗盡時,輕輕撥動反而可能讓火苗熄滅。此時不如罩上燈罩,避風護火,讓微光持續得更久。
晚期癌癥的治療也是同理。過度追求消瘤可能適得其反,而通過調理改善身體基礎狀態,維持基本生理功能,反而可能實現長期生存。臨床中,通過這種“帶瘤生存”方式生活十年、二十年的患者并不少見。有時候,順勢而為,也是一種智慧。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