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杭州市的家長劉女士帶著13歲的兒子浩浩到醫院體檢。醫生例行檢查時驚訝地發現,浩浩的血糖值高達9.7mmol/L,已經達到糖尿病確診標準。面對報告,劉女士面色蒼白:“不可能啊,他年紀這么小,怎么會得糖尿病?”
醫生仔細詢問生活習慣,才得知:浩浩幾乎每天放學后都要喝一瓶含糖飲料,還時常吃甜點當零食。劉女士苦笑,“平時看他學習辛苦,一有點要求我都盡量滿足,真沒想到會害了他……”
![]()
浩浩的案例不是孤例。近年來,中國青少年糖尿病發病率持續上升,飲食習慣正成為隱秘的“兇手”。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消耗大,多吃點沒事”,可那一瓶瓶飲料和一塊塊蛋糕,背后埋下的是不可逆的健康風險。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每天喝著這些“看起來無害”的飲料?
你也許會問:“為什么甜飲料會讓孩子得糖尿病?”其實,部分家長覺得孩子“學業繁重,多喝點補充能量”,但忽視了過量攝入添加糖對胰島功能的負擔遠超你的想象。
權威研究顯示:《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雜志發布的中國隊列研究表明,每天一杯含糖飲料的青少年,患2型糖尿病風險比極少喝的人高出37.8%。
![]()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游離糖攝入占總能量比應低于10%,6-18歲兒童實際攝入卻常常超過標準。
哈佛大學一項追蹤5萬多名青少年十年的數據發現,每周超過7次攝入含糖飲料,胰島素抵抗指數升高的概率提升22.3%。
長期高糖飲食會讓小小年紀的胰腺“超負荷運轉”。你可以把胰島細胞想象成“工廠工人”,糖攝入越多,工人越疲勞,久而久之,“產業鏈”失衡,血糖穩定能力就會大大下降。
堅持“高糖飲料”習慣,短時間內孩子可能有下列變化,第3點往往最容易被家長忽視:
體重顯著增加,脂肪堆積加快:醫學統計顯示,每周多飲2瓶含糖飲料,青少年超重風險增加16%。多余的能量轉化為脂肪,肝臟、腹部“悄悄變胖”,肥胖是胰島素抵抗的溫床。
餐后血糖、胰島素波動幅度變大:一項對城市中小學生飲食結構的監測發現:高糖飲食兒童餐后2小時血糖均值較同齡低糖組高約2.1mmol/L。這意味著胰島需要更“賣力”地工作以穩住血糖,長此以往,功能下降,早早出現代謝異常。
易出現“三多一少”早期信號:有些孩子會頻繁口渴、尿多、食量反增但體重不升反降。這是糖尿病的典型表現,但很多家長以為孩子“長身體”,未能警惕。其實,這可能是胰島功能已經受損的重要提示。
![]()
更可怕的是,少年兒童一旦確診2型糖尿病,多年隨訪顯示視網膜、腎臟、神經等并發癥發生率要高于成人。越早發病,管理難度和健康損傷都在增大。
其實,健康飲食對每一個家庭來說都不難做到,關鍵在于日常的堅持與自律。以下3點建議,非常適合每一位家有兒女的家長:
少買、不囤“高糖飲料、甜點”!家里“不常有”,孩子就“想喝也難”。選購時多看配料表,“無糖”“低糖”“零卡”不代表完全不升糖,但會比傳統碳酸、乳酸等飲料健康得多。
用水、淡茶、牛奶替代含糖飲料。《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日飲水量1000-1500ml。可用鮮榨果蔬代替市售飲品。若非要喝,控制分量,每周不超過1-2次。
![]()
以身作則、陪伴孩子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無論學習還是假期,家長要主動參與,少點以“獎勵”為名縱容吃糖。合理安排運動,減少久坐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