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5日報道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臺網站11月3日報道,幾十年來,欣達·科扎-卡爾普的家人一直珍藏著一張黑白照片,以及一段令人揪心的往事:家里一直認為,她曾祖母的6個兄弟姐妹與他們的父母均在猶太人大屠殺中遇害。
直到去年,科扎-卡爾普在一個在線數據庫中輸入了曾祖母的婚前姓氏“利特瓦克”,竟發現了一件自己從未敢想象的事:曾祖母的兩個兄弟姐妹幸存了下來,其中一人的兒子仍生活在以色列,且希望與她取得聯系。
科扎-卡爾普的這一發現,得益于以色列世界大屠殺紀念中心“亞德瓦希姆大屠殺紀念館”的“姓名數據庫”。如今,這個幫助科扎-卡爾普尋回親人的數據庫迎來重要里程碑:紀念館已從約600萬遭納粹及其幫兇屠殺的猶太人遇難者中,確認了500萬人的姓名。
自上世紀50年代起,亞德瓦希姆大屠殺紀念館便開始有組織地開展猶太遇難者姓名的復原工作。這項工作跨越數代人,依靠幸存者、其后代及研究人員的努力推進,目的是確保每名遇難者都能被銘記。
達成這一里程碑的過程并不容易。
“大屠殺遇難者從未有過統一名單。”亞德瓦希姆大屠殺紀念館“姓名堂”及“大屠殺遇難者姓名中央數據庫”主任亞歷山大·阿夫拉姆表示。“納粹及其幫兇不會出具死亡證明……多數情況下,猶太人只是被殺害、毒氣處決,完全沒有任何登記記錄。”他說。
為還原遇難者身份,紀念館的研究人員檢索了海量資料,其中包括各類檔案文獻。關鍵來源在于“證詞頁”。這是一種由幸存者及知情者提交的記錄遇難者生平的表單。
阿夫拉姆介紹稱,每一份“證詞頁”都會經過嚴格審核。研究人員會將信息與戰前名單、歷史事件進行交叉核對,有時還會要求提供額外文件,之后才會確認記錄有效。
“這些‘證詞頁’可視作大屠殺中遇害猶太人的墓碑。”他說。(編譯/楊柯)
![]()
以色列亞德瓦希姆大屠殺紀念館(法新社資料圖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