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8月,美國芝加哥。蘇聯食品工業人民委員阿納斯塔斯·米高揚站在柜臺前,面前擺著幾罐美國蛋黃醬,他心想:“就是它了!這就是社會主義需要的!”
這個瞬間,注定要改變無數蘇聯人的餐桌。
幾個月后,第一批新醬料直接送往克里姆林宮,由斯大林親自品嘗。斯大林嘗了一口,皺了皺眉,但隨后宣布:“不錯。”
就這樣,蛋黃醬正式擁有了它的“蘇聯戶口”。
阿納斯塔斯·米高揚,這位蘇聯食品工業的掌舵人,有一個宏大的夢想:將饑餓的國家變成一個充滿冰淇淋、香檳和香腸的國度。正是懷揣著這個目標,他在1936年踏上了前往美國的為期兩個月的考察之旅。
![]()
這次旅行徹底改變了蘇聯的食品工業。在芝加哥的展會上,米高揚首次目睹了蛋黃醬的工業化生產。這種由油脂和雞蛋制成的奶油狀醬料,熱量高達每100克近700大卡,對于當時正需要大量體力勞動來挖運河、建工廠的國家而言,簡直是完美的能量補給:便宜、營養,而且能瞬間讓簡單的食物變得可口。
米高yan當機立斷,采購設備、談判許可證,將這項技術帶回了國。第一批蘇聯蛋黃醬在莫斯科的舍列皮辛斯克沿岸街生產出來。
1937年11月4日,一款名為“普羅旺斯”的蛋黃醬正式上市銷售。從此,那個經典的味道刻入了全體蘇聯人民的記憶:脂肪含量高(70年代達到67%)、質地濃稠、因使用酒精醋而略帶刺激性的酸味,以及潔白如一月的雪。
![]()
有趣的是,這種蛋黃醬不僅用于食用,還融入了日常生活。蘇聯主婦們發現,它可以用來去除銹跡、清理口香糖殘渣,甚至對付老繭。
而250克裝的罐子也成了萬用的家居容器,從螺絲釘到秧苗,什么都可以往里裝。任何重要的節日都離不開蛋黃醬。沒有蛋黃醬的"奧利維爾"沙拉還叫"奧利維爾"嗎?
但有個悖論:它不允許被帶出國境。
原因出乎意料地簡單:保質期太短。蘇聯“普羅旺斯”蛋黃醬的成分表堪稱純凈:純凈的葵花籽油、雞蛋黃、奶粉、芥末和酒精醋。沒有防腐劑,沒有淀粉,沒有香精。而這帶來的后果是,保質期僅有30天,夏季甚至縮短到10天。
![]()
在1960年代,一小罐蛋黃醬價格是33戈比,到1980年代——大約60戈比。不到工資的百分之零點五。比它更便宜的,恐怕只有面包了。所以當時的經典午餐就是面包加蛋黃醬。加上一次性密封的瓶蓋,這對于任何跨國物流來說都是一場噩夢。短暫的保質期成為了其走向世界的“死刑判決”。
![]()
然而現代蛋黃醬味道不一樣了。
因為成分發生了很大變化。商業要求凌駕于我們的口味偏好之上。首先,許多蛋黃醬的脂肪含量下降了。這意味著作為主要風味載體的油變少了。低脂肪含量反過來需要添加合成增稠劑(淀粉、黃原膠)。
![]()
天然成分被替代:雞蛋被便宜40%的大豆卵磷脂(E322)替代,但風味和營養價值完全不同。牛奶被便宜60%的淀粉替代,帶來了不受歡迎的“面粉味”。酒精醋被便宜30%的檸檬酸替代,使得味道變得平淡無奇。合成添加劑:為了延長保質期至5-7個月,添加了山梨酸鉀(E202)和苯甲酸鈉(E211)等防腐劑,帶來了化學余味。
最終結果是:產品更穩定,保質期更長,但那個濃郁、純粹的風味被“木訥”的工業味道所取代。目前按照2012年7月1日的標準只有脂肪含量至少為50%、蛋粉含量至少為1%的產品才能稱為蛋黃醬。
如果你想復刻經典需要:植物油 - 200克,雞蛋 - 1個 (蘇聯國標只用蛋黃),醋或檸檬汁 - 1湯匙,糖 - 1茶匙,鹽 - 1/3茶匙(根據口味調整),芥末 - 1/2茶匙(或根據口味調整)以上材料大約可以制作出250克,那瓶承載了一代人記憶的,經典的蛋黃醬。
你看,有時候一個時代的味道,就裝在那罐67%脂肪、保質期只有30天的白色醬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