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靈璧縣關工委緊緊圍繞“紅色文化、文化傳承、鄉風文明”這條主線,充分發揮全縣基層關工委和“五老”人員文化賦能作用,助推鄉村文化振興,貢獻“銀發”力量。
紅色基因代代傳。全縣基層關工委圍繞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等重要節點,開展“唱好抗戰歷史、讀好抗戰圖書、講好抗戰故事”系列活動。游集鎮關工委組織非遺傳承人演唱靈璧琴書《智取游集》,再現新四軍抗戰史實;漁溝鎮“五老”宣講團走進校園,講述楊靖宇、趙一曼等英雄事跡,覆蓋師生2000余人,相關活動被“學習強國”平臺轉載。
傳統文化賦新能。挖掘保護民俗文化、非遺技藝,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澮溝鎮關工委建議鎮政府做大“鸕鶿捕魚文化節”,帶動鄉村旅游收入增長30%;楊疃鎮“五老”參與修訂《村規民約》,推動移風易俗,遏制大操大辦酒席陋習,相關經驗在全縣推廣。
文明新風潤鄉土。組織“五老”參與文明創建、志愿服務等,開展“好媳婦、好婆婆”評選、環境衛生整治等活動。楊疃鎮關工委聯合衛生院為劉圩村老年人開展免費體檢,服務群眾150余人;漁溝鎮“五老關愛團”堅持八年開展募捐活動,資助特殊困難兒童200余人次,營造“尊老愛幼、守望相助”的文明鄉風。
(馬東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