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銀發“夕陽紅”,筑牢標準“護城河”(三)
遏止保健品市場亂象,制定保健品標準固然極其重要,但執行落實保健品標準更加重要。上述保健品標準的修訂和發布,為監管執法與司法審判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技依據。
行政監管,打贏“貓鼠游戲”。“藍帽子”標志本是保健品的身份證,然而在巨大不法利益驅動下,偽造“藍帽子”標志假冒偽劣保健品依然像老鼠一樣到處亂鉆。2023年,浙江臺州破獲了一個犯罪團伙利用普通食品偽造“藍帽子”標志,通過夸大宣傳,將成本僅幾十元的產品以數千元價格賣給老年人,非法獲利超過2000萬元。精準打擊保健品亂象,正是保健食品國家標準的核心價值所在。2025年7月22日,央廣網報道,南京建鄴區李檜芳食品經營部,通過簽到打卡、集中授課、視頻講解等方式,向老年消費者宣傳其所售的大蒜油凝膠糖果、珍硒蟲草浸提粉、美元水松、山藥牛髓粉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治療冠心病等功效,其實都是普通預包裝食品。對照保健品標準,李檜芳無法證明其宣傳內容的真實性,屬于虛假宣傳,受到建鄴區市場監管局的依法處罰。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坦言,打擊保健品不法行為如同貓鼠游戲,但標準是最可靠的尺子,成分是否達標,一測便知,讓虛假宣傳無處遁形。
部門聯動,共扎治理“籬笆”。2024年,湖南省某地市監部門查處一保健品虛假宣傳案件時,發現涉案金額巨大,立即啟動行刑銜接程序,聯合公安機關深入調查,成功摧毀了這個橫跨六省的詐騙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56名。浙江“保健品專項整治聯席會議制度”由市場監管部門牽頭,公安、衛健、網信、通信管理等部門參與,執法聯動。北京“保健品智慧監管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對保健品生產企業進行風險畫像,對網絡保健品銷售抓取關鍵詞,篩選違法廣告。上海市建立保健品銷售“黑白名單”制度,為誠信企業提供綠色通道,對違法企業聯合懲戒。信息多部門共享。還可借鑒藥品監管經驗,對保健品生產企業實施 “吹哨人”制度,鼓勵內部員工舉報違法行為,給予重獎。建立保健品原料溯源體系,確保生產過程透明可控。
司法保護,降低維權成本。司法保護是權利救濟的最后途徑。但假冒偽劣保健品的識別難、檢測貴、舉證難、訴訟貴,最終成為保健品消費者維權難的痛點。檢察機關可積極探索公益訴訟在保健品領域的運用。2023年,江蘇南京市檢察院為一起涉及數千名老年人的保健品詐騙案提起公益訴訟,為一眾老年受害人挽回了經濟損失,且責令涉案企業支付懲罰性賠償,起到了良好的震懾作用。最高法負責人表示,“將發布保健品糾紛典型案例,統一裁判尺度,加大對欺詐行為的懲罰性賠償適用力度,切實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法院系統可設立老年人維權綠色通道,對保健品案件實行優先受理、快速審理、專項執行;針對保健品違法行為隱蔽性強、老年人證據保存意識弱,可探索“舉證責任倒置”原則的適用,由經營者證明其宣傳的真實性。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