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歲的王大爺,有個堅持了6年的小習慣,每天早上都要用黃芪泡一大杯水。起初,家里人還勸他別迷信,怕“民間偏方”耽誤健康。可王大爺總覺得,自打喝了黃芪水后,頭暈少了、腿腳有勁了,還省下了不少去醫院扎針的麻煩。
![]()
去年檢查出血壓偏高、血糖波動后,他干脆把藥和黃芪泡水一起安排上,堅持了半年。直到上個月體檢,醫生看著他的指標直皺眉頭,王大爺一時也弄不明白,是習慣幫了他,還是飲鴆止渴?“黃芪水”究竟有多大作用?背后玄機,到底是喜是憂?本文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很多老人對黃芪水寄予厚望,認為它能“補氣固表,延年益壽”。事實上,黃芪自古就是中醫常用的藥材,《中國藥典》也有明確記載。近年來,不少研究關注它對高血壓、血糖異常等慢性疾病的影響。
![]()
權威資料顯示,黃芪富含皂苷、多糖、黃酮等活性成分,可以通過抗氧化、改善微循環、調節免疫等多種機制,輔助調節新陳代謝。
一項發表于《藥理學報》的臨床觀察顯示,中老年人每天飲用5g黃芪泡水,持續90天后,收縮壓平均下降了12.6%,空腹血糖下降8.4%。
北京協和醫院的專家提醒,雖然黃芪有助于改善一定的血管內皮功能,但它核心只是“配角”。根本性控糖控壓,還是離不開藥物與生活方式雙管齊下。
半年來,王大爺認真監測血壓和血糖,自覺身體有不少轉變。醫生結合他的體檢結果,發現以下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
血壓較入院初期下降了11mmHg,總體趨于平穩。偶有輕微波動。醫生表示,這一部分歸功于藥物治療和低鹽飲食,但黃芪泡水所含黃酮,有助于血管擴張,是輔助降壓的合理選擇。
![]()
空腹血糖從8.2mmol/L下降至7.5mmol/L。雖仍在高限,但趨于逐步改善。黃芪多糖被證實可輕度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但個體差異大,不能替代理療。
他自我感受“精神狀態更好”,走路帶勁,不易疲勞。醫生解釋,這與黃芪補氣作用、代謝水平提升相關,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有如此直觀體驗,部分患者反應平平,甚至偶見口干、上火的不良反應。
![]()
許多老人喝黃芪水,是想找“一勞永逸”的捷徑。可是,健康從來沒捷徑。醫生建議:
規律服藥,血壓血糖才穩得住。尤其是有基礎慢性病人群,不得隨意加減藥量、擅自用“偏方”代替正統治療。
![]()
合并生活調整,效果翻倍。如每日快步走(30分鐘,心率以能說話但不能唱歌為宜)、飲食少鹽少油多蔬果,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
黃芪泡水可做輔助,但建議每次取量5-10g,以500ml溫水沖泡,首選經正規藥店購入無雜質的道地黃芪。若出現腹瀉、口干、血壓波動等不適,應及時停止并咨詢醫生。
黃芪水雖好,別盲目效仿。每個人的體質、基礎病狀況不一樣,有的人飲用能“幫點忙”,有的人喝了卻無甚改變,甚至徒添不適。不要迷信“補藥萬能”,科學控壓控糖,始終要把專業醫生的建議排在第一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