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電商流量紅利見頂、獲客成本高企之際,短劇成為“用戶注意力新入口”。在今年“雙11”電商大促激戰中,短劇這種集品牌營銷、用戶留存與消費轉化于一體的綜合載體,成為電商與內容平臺加碼布局的焦點,掀起了“短劇+電商”融合熱潮。
紅果短劇試水帶貨功能
近日,有消息稱,字節跳動旗下免費短劇APP紅果短劇小范圍測試帶貨功能,商品均來自抖音電商品牌旗艦店,聚焦服飾、配飾等與短劇內容強相關品類。
記者實測發現,該功能已覆蓋《盛夏芬德拉》《好一個乖乖女》等主流劇集。用戶暫停觀看時,系統會自動識別劇中服裝、飾品等商品并彈窗推薦,點擊即可進入詳情頁;未自動彈出時,也可通過右上角“識圖搜同款”定向識別,服飾、家居等高頻品類識別準確率較高。
今年以來,紅果短劇用戶增長迅猛,是其試水短劇帶貨的重要背景。有數據顯示,紅果短劇6月月活達2.1億,同比增長179%,首次超過長視頻平臺優酷的2億月活。
在業內看來,紅果此前通過付費會員變現的效果不佳,而電商用戶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高于信息流廣告用戶,帶貨功能有望成為紅果新盈利增長點,模式跑通后有望反哺內容創作。
盡管短劇帶貨模式前景可期,但潛在問題仍不容忽視。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直言,短劇帶貨模式的核心挑戰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內容質量與商業化的平衡難題,二者相互制約,處理不當易彼此影響;二是內容同質化加劇引發用戶審美疲勞,對流量穩定性構成考驗;三是供應鏈與履約能力的支撐,流量涌入后,商品品質、發貨速度、售后服務等后端環節至關重要。
頭部電商均已入局
實際上,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早已爭相入局,以多種模式布局這一賽道。
記者注意到,京東APP內能搜索到韓束、珀萊雅等品牌入駐發布的定制劇,部分短劇已掛商品購物鏈接。此外,“雙11”期間,京東與快手星芒短劇達成合作,聯合推出7部精品短劇,整合快手“邊看邊種草”全鏈路電商功能,用戶可一鍵跳轉京東商品頁下單;淘寶則在“逛逛”板塊二級頁面設置“劇場”板塊,聚合大量短劇內容。同時,淘寶在短劇中推出“搜圖”功能,植入商品及相關鏈接。
“據觀察,去年以來,頭部電商平臺持續加大短劇領域的資金與資源投入,通過推出扶持計劃、布局品牌定制劇、打通電商轉化鏈路等方式深耕該賽道。其中,淘寶更傾向劇情種草模式,將商品作為道具自然融入內容,與美妝、服飾等自身優勢品類高度適配;京東則側重品牌深度合作,通過定制精品化短劇傳遞產品核心賣點,實現品效聯動。”張毅說。
實際上,電商平臺紛紛將短劇納入業務版圖,核心是應對傳統電商增長瓶頸、爭奪增量流量。據證券時報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