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這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明明一向喊著要跟對岸“好好聊聊”,怎么突然冒出個鄭麗文,調門比誰都高,張嘴就是“武力保臺”,這話連民進黨都得掂量著說,她怎么就敢?
這事兒一出,很多人都懵了,尤其是美國人,估計腦袋上全是問號。要知道,這些年華盛頓可沒少在臺灣身上下功夫,天天念叨那個“豪豬戰(zhàn)略”。
說白了,就是讓臺灣別做夢跟大陸拼航母戰(zhàn)機,沒戲,而是要把自己武裝成一只刺猬,渾身是刺,讓你想吃卻無從下口,咬一口還扎一嘴血。
這個戰(zhàn)略,聽著挺帶勁,但門道全在細節(jié)里。它不是喊口號,是真金白銀的投入。
美國人的意思是,你得砸錢買我們推薦的那些“不對稱”武器,比如岸邊藏著的反艦導彈、滿天飛的無人機、海里布的水雷,還得把后備役都練出來,做到全民皆兵。這樣,真到了萬一那天,才能拖住對方,給美國介入爭取時間。
所以你看,當鄭麗文這邊把“武力保臺”喊得震天響,那邊又對軍費大漲價說“不”,這在美國戰(zhàn)略圈子的人看來,簡直就像個笑話。這感覺就像你朋友天天在朋友圈發(fā)誓要練出八塊腹肌,但你約他去健身房,他卻說健身卡太貴了。
![]()
光說不練,誰信你啊?這種口頭上的決心,不僅不能讓美國人覺得你靠譜,反而會讓他們心里犯嘀咕:這幫人到底是不是真想保衛(wèi)自己?萬一哪天真出事了,我們把艦隊開過來,結果你們自己先躺平了,那我們不是白忙活了?
這事兒在美國的一些智庫里也引起了討論,比如那個經常做兵棋推演的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他們的報告翻來覆去就一個意思:臺海要是開打,代價極其慘重,沒有贏家。
這種情況下,臺灣自身的抵抗意志和準備程度,就是美國決定要不要下場、下多大場子的關鍵。鄭麗文這番操作,恰恰就在這個最關鍵的點上,制造了模糊和不確定性。
把視線從華盛頓拉回臺灣島內,你才會發(fā)現(xiàn),鄭麗文這話,主要還不是說給美國人聽的,更多是說給自己家里人聽的。國民黨這個大家庭,這些年過得那叫一個擰巴,內部簡直就是“精神分裂”。
![]()
一邊,是以馬英九為代表的“交流派”。他們堅信,兩岸和平的鑰匙是“九二共識”,得多對話、多交流,把經濟捆綁在一起,仗就打不起來。
馬英九這幾年頻繁往大陸跑,見各種人,參加各種活動,就是這條路線的忠實實踐者。他們身后,站著一大批希望兩岸和平、生意興隆的經濟選民和中間派。
可另一邊呢,是國民黨內的“深藍”勢力和黃復興黨部那幫老軍頭們。這幫人可聽不得“軟話”,你一說“和平對話”,他們就覺得你是要“投降”,是“放棄抵抗”。
在他們看來,民進黨雖然可惡,但至少在“保臺”這件事上態(tài)度強硬。國民黨要是連這點都比不過,那還憑什么吸引支持者?所以他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聲音,告訴大家“我們也沒慫”。
![]()
鄭麗文就卡在這個中間位置,玩了一手絕妙的政治平衡術。她對著“深藍”和軍系支持者高喊“武力保臺”,意思是“放心,我們骨頭硬著呢!”這一下就安撫了那些擔心國民黨“過于軟弱”的人,穩(wěn)住了基本盤。
然后,她一轉身,又對廣大中間選民和經濟界人士說,我們反對軍備競賽,反對把軍費搞那么高,不能讓老百姓的血汗錢都變成炮彈。這話誰不愛聽?一下子又拉攏了那些不想打仗、只求安穩(wěn)過日子的人。
![]()
你看,一句話,兩頭討好。既展現(xiàn)了“不畏戰(zhàn)”的決心,又擺出了“愿求和”的姿態(tài)。
這操作,說白了,就是在給國民黨這個有點“精神分裂”的大家庭治病,試圖把兩派都拉到自己身邊,形成一個“既要又要”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只是這種左右互搏的論述,能不能真的整合成一套可信的政策,那就另說了。
但最要命的是第三層,這一句話,不知不覺中就成了對岸手里的新彈藥。咱們得知道,現(xiàn)在的對抗,早就不只是船堅炮利了,“認知作戰(zhàn)”才是看不見的戰(zhàn)場。戰(zhàn)爭還沒打響,信息戰(zhàn)和心理戰(zhàn)早就打得不可開交了。
![]()
鄭麗文這番“武力保臺”的言論一出,北京那邊的宣傳機器估計都樂開花了。這簡直是送上門的素材啊!他們完全可以借此大做文章,通過官方媒體、網絡評論員,向臺灣島內和國際社會瘋狂輸出一種敘事:你們看,臺灣的政壇有多混亂!
連一直主張和平的國民黨,現(xiàn)在都變得這么好戰(zhàn),可見臺灣的政治體制已經失靈了,根本產生不了穩(wěn)定的兩岸政策。
他們會把鄭麗文的話放大,然后得出結論:臺灣內部已經沒人能帶來真正的和平了,唯一的出路就是接受我們的方案,實現(xiàn)統(tǒng)一。這種宣傳的目的非常陰險,它不是為了說服你,而是為了分化你,讓你對自己的政府、對所有政黨都失去信心。
![]()
它會在臺灣社會里制造一種“親美是當炮灰,抵抗是送死,橫豎都是死”的失敗主義情緒。
當人們開始懷疑一切,當社會被撕裂成無數個互不信任的碎片,那真正的抵抗意志也就土崩瓦解了。鄭麗文可能只是想在政治上得一分,卻沒想到,在認知戰(zhàn)的棋盤上,她可能無意中幫對手走了一步好棋。
說到底,口號喊得再響,也終究只是口號。把鄭麗文的“口號式強硬”,和賴清德政府那邊實打實的動作——延長兵役、增加國防預算、采購武器——放在一起對比,差別就很明顯了。一個是在嘴上用功,一個是在行動上花錢。
![]()
現(xiàn)代戰(zhàn)爭是什么?是燒錢,是高科技的對決,是整個社會體系的比拼,它殘酷又昂貴,絕不是靠幾句豪言壯語就能贏下來的。
選舉時,一句“武力保臺”或許能換來不少選票,就像一副漂亮的盔甲,看著威風凜凜。但真到了戰(zhàn)場上,子彈可不認你這身行頭。
#熱點觀察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