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1月2日晚,全運會上,咱們的“跳水天才”全紅嬋,那個消失了快200天的姑娘,回來了。一回來,就幫廣東隊拿下了女子團體的金牌。
按理說,這是天大的好事,對吧?王者歸來,多燃的劇本。
可現實呢?金牌的溫度還沒焐熱,不到24小時,各種“牛鬼蛇神”全鉆出來了。那些糟心事,真是演都不帶演一下的,明晃晃地就擺在了臺面上。
這讓我想起她在巴黎奧運會后,對著央視鏡頭說的那句戳心窩子的話:“冠軍好像也沒有那么好,拿了冠軍也沒有那么開心!”
當時咱還不懂,現在,2025年11月的這個初冬,我算是徹底看明白了。她不開心的,恐怕不是那塊金牌,而是奪冠之后,那些躲在暗處,隨時準備撲上來的“惡心”。
這回,它們又來了。
回歸路上的“冰與火”
![]()
在咱開罵之前,咱得先搞清楚,全紅嬋這塊金牌,分量有多重。
很多人對她的印象,還停留在那個“三跳滿分”的奧運神話。但神話之后,是實打實的“人間歷練”。
從今年4月的跳水世界杯開始,事情就不太對勁了。瓜達拉哈拉站,預賽第一,決賽丟冠,輸給了隊友陳芋汐。這本是正常起伏,但輿論的“風”就開始變了。
緊接著,溫莎站、總決賽,她連續拿了三個亞軍。
“天才掉鏈子了”、“全紅嬋涼了”……這些話,比冬天的冰碴子還冷。
最大的打擊在5月的武漢。她人到了賽場,卻突然宣布退賽。理由是舊傷復發。可有些人不信啊,他們說:“我看就是怕了,不敢比了。”
從那以后,全紅嬋“消失”了。
![]()
快200天,她去哪了?她在干什么?
她在渡劫。
所有女子跳水運動員都逃不過的“劫”——傷病,還有“發育關”。
這姑娘身高蹭蹭長,體重也跟著“膨脹”。這對跳水是致命的。體重每增加一斤,重心、起跳、入水,一切都得推倒重來。
她還是個愛吃的孩子。但為了比賽,她消失的這些天,吃的東西據說都要精確到克。
一邊是身體的自然成長,一邊是競技的殘酷要求;一邊是傷病的折磨,一邊是外界的質疑。
所以,11月2日晚上的那記“水花消失術”,不是簡單的奪冠,是她從這“冰與火”的雙重煎熬里,硬生生殺回來的一聲怒吼。
她沒偷懶,她扛過來了。
可她剛上岸,剛喘口氣,那“三大惡心”就迫不及待地登場了。
![]()
第一大惡心:對身材的“公開處刑”
奪冠的喜悅還沒散呢。網絡上冒出的第一波集中火力,對準的不是她的技術,不是她的毅力,而是她的身材。
“雖然拿了冠軍,但真的太胖了。” “這空中曲線,太難看了。” “怎么這么不自律?都胖成啥樣了?”
看到這些評論,我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朋友們,咱得拎得清。全紅嬋是競技體育運動員,不是在紅毯上走秀的娛樂明星。她存在的意義,是在空中翻騰三周半,然后扎進水里不濺起水花,不是為了滿足某些人對“白瘦幼”的病態審美。
更何況,這種變化是她能控制的嗎?
這是“發育關”!是自然規律!
當年的“跳水女皇”郭晶晶,哪個沒經歷過?她的隊友陳芋汐,不也一度被體重困擾?
![]()
全紅嬋因為各種原因,可能變化得更明顯一些。但咱要看的是什么?
看的是,她頂著身體巨變的壓力,依然能把動作做得這么漂亮,依然能祭出“水花消失術”!這不但不該被嘲諷,反而更證明了她的天賦和努力是多么恐怖。
那些拿著放大鏡挑剔她腰上多了幾兩肉的人,他們否定的,恰恰是她這塊金牌背后最了不起的堅持。
這種以貌取人的評價,就是最淺薄、最惡毒的“公開處刑”。
第二大惡心:對性格的“道德綁架”
攻擊完外貌,第二波來了,開始攻擊她的性格。
贏了比賽,小姑娘很高興,在社交平臺發了三個字:“我真棒!”
多純粹、多真實的開心啊。
可到了某些人嘴里,這味兒就全變了。
“她變了,以前多謙虛,現在太張揚了。” “剛拿個金牌就到處炫耀,只字不提搭檔,太不禮貌了。” “這是團體賽,功勞是大家的,她怎么能只夸自己?”
![]()
我真是服了。這都2025年了,我們怎么還盛產“道德衛士”?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經歷了近200天的低谷、傷病、質疑后,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她為自己喝彩,她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真棒”……
這有什么錯?
這恰恰是她最寶貴的地方——那股子沒被磨平的“率真”!
我們為什么喜歡全紅嬋?不就是喜歡她那種“我不知道奧運會是啥”的純粹,那種拿到娃娃就開心的天真嗎?
現在,她用同樣的天真和率真來表達喜悅,怎么就成了“張揚”和“不禮貌”?
說白了,這些人根本不關心全紅嬋。他們只是享受那種“我比奧運冠軍更懂謙虛”的快感。他們想看的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是一個按照他們劇本走的、沒有七情六欲的“奪金機器”。
這種綁架,比身材羞辱更惡心。
第三大惡心:對傷病的“惡意揣測”
![]()
如果說前兩個是“惡心”,那第三個,簡直就是“誅心”了。
這次全運會,全紅嬋只參加了團體賽和雙人賽,沒有報名單人賽。
于是,最陰毒的揣測來了。
“她為什么不參加單人賽?” “還不是怕輸!怕輸給陳芋汐丟人!” “團體賽有隊友兜底,單人賽就是個人了,她怕了!”
這些話,輕飄飄地打出來,卻像刀子一樣往運動員心上捅。
他們把一個冠軍,塑造成了一個臨陣脫逃的“懦夫”。
然而,真相是什么?
全紅嬋真的“怕”了嗎?
就在賽后,她的恩師,廣東隊的教練何威儀,在鏡頭前說出了實話。
![]()
老爺子沒說奪冠多牛,他滿眼都是心疼。
他說:“她現在脛骨啊、踝關節啊都是受傷的,只是大家看不出來,其實都貼著肌貼呢!”
“很難很難很難的!她每天都會疼的受不了,都是敷完冰再跳!”
聽聽!“每天都疼得受不了”!
她不是怕輸。她是真的傷了!
不參加單人賽,不是她個人的決定,是綜合考量后的戰略保護。
一方面,她的傷勢嚴重,必須休養,為即將到來的洛杉磯奧運會做準備。那才是真正的大戰。
另一方面,單人賽強度太大,如果硬頂著上,萬一傷病加重,那毀掉的可能就是整個職業生涯。
這不是“逃避”,這是“責任”!是為了國家榮譽在做長遠規劃。
那些質疑她“怕了”的人,他們根本不關心運動員的死活。他們只想要一場“天才對決”的“好戲”,哪怕是壓榨運動員的最后一點健康。
![]()
這種為了“看戲”而不顧客觀事實的惡意揣測,是壓垮英雄的最后一根稻草。
別讓我們的英雄,寒了心
寫到這,我挺難受的。
就在11月3日,團體賽結束的第二天。全紅嬋沒有休息。她出現在了看臺上,為廣東隊的師兄師姐們加油。
她還幫著“大哥”謝思埸帶孩子。那個4年前還被謝思埸背在背上的小丫頭,現在已經進化成“小姨”了。
她抱著孩子,和大家一起拍金牌大合照,笑得比誰都開心。
這就是全紅嬋,一個在賽場上是“大魔王”,在賽場下就是個鄰家小妹的姑娘。
可就是這么一個姑娘,她一次次用金牌為國爭光,卻一次次在奪冠后,要面對這些無端的詆毀和惡意。
這讓我想起咱們的“時政”圈。我們總說“軟實力”,總說“國民心態”。什么叫“國民心態”?
![]()
我們如何對待自己的英雄,就是最直觀的“國民心態”。
我們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造神”和“毀神”。
全紅嬋橫空出世,我們把她捧上神壇;她一朝失利,就有人迫不及待地想把她拉下來,踩上幾腳。
這是一種病態。
胖過,瘦過,但她從來沒有“菜”過!
她才18歲(按2007年出生計算,到2025年為18歲),她還在成長,她還在戰斗。她需要的,是我們的包容和溫暖,而不是放大鏡和冷箭。
24小時內發生的這“三大惡心”,不是全紅嬋的錯,是某些躲在屏幕后面的人,病了。
可以不愛,但請別傷害。
別再讓我們的英雄,流汗流血,最后還要流淚寒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