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韓國釜山,中美代表剛結束一輪密集磋商,輿論普遍認為這次會談釋放了一些緩和信號。美國承諾暫停部分對華關稅與港口附加費用,中國則決定把原定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延后一年,為后續談判爭取更多時間。
但僅僅三天后,局勢突然反轉。11月2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福克斯新聞上公開放話:如果中國在稀土問題上“出爾反爾”,美國將隨時準備動手,加征新一輪關稅。美國到底是真的想合作,還是在擺姿態?中方的善意是否被當成了軟弱?
![]()
貝森特的發言,原本應當是一次政策延續,卻變成了“政治表演”。他先是指責中國在稀土市場上“壟斷”,隨后又強調美國政府已經備好“最大杠桿”,隨時準備出手。這種一邊釋放合作信號,一邊施壓的做法,熟悉中美博弈歷史的人都不會陌生。
從過往經驗來看,美國在中美談判中頻繁“變臉”已不是第一次。早在2022年,中美在馬來西亞剛達成共識,美方承諾放寬技術出口限制,轉頭卻又啟動了新一輪封鎖。如今在釜山會談結束僅三天,貝森特再次放出威脅,很難不讓人質疑美方的誠信。
![]()
中方這次之所以選擇暫緩稀土出口管制,是出于穩定全球供應鏈的考量。稀土作為芯片、新能源、軍工等高科技行業的關鍵原料,其出口波動會直接影響全球市場。中國選擇主動讓出一年的時間窗口,釋放的正是合作誠意。
但美國方面似乎并未領會這一點,反而繼續炒作“中國不可靠”“中國壟斷”這些老舊話術。貝森特甚至表示,中國對稀土的影響力撐死只能維持兩年,美國和其盟友可以在這段時間內完成供應鏈重建。但事實真有這么簡單嗎?
![]()
美國確實正在組建“稀土聯盟”,試圖繞開中國自建產業鏈。他們找上了澳大利亞、加拿大、非洲等地的礦源合作,但問題接踵而至。比如,澳洲的開采項目因環保抗議長期擱淺,加拿大的稀土儲量分散且開采成本高,非洲則面臨技術缺口和安全風險。
更關鍵的是,稀土的真正門檻并不是“有礦就行”,而是分離和提純。稀土礦開采出來后,需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工藝才能達到高純度使用標準。這一技術門檻,中國用了幾十年才建立起來,并掌握了90%以上的全球精煉產能。
![]()
美國曾試圖在本土重建加工體系,比如加州的芒廷帕斯礦山,就是代表項目。這處礦山早年風光一時,后來因為環保成本高、技術落后,被迫將原礦運回中國加工。2023年曾宣布要實現自主提純,但至今仍未建成生產線。
在稀土這個問題上,表面上是礦產之爭,實質上是產業鏈之爭、技術實力之爭。美國如果真想脫離中國的稀土供應鏈,就必須重建整個產業基礎。這不是兩年、三年能完成的任務,更不是喊幾句口號就能實現的目標。
![]()
美國國內對此也并非鐵板一塊。不少企業反對政府“脫鉤”的激進做法,認為這會推高生產成本、擾亂市場秩序。加征關稅的政策早已有前車之鑒,當年特朗普政府大規模加稅,最終導致美國制造業成本上升、通脹飆升,經濟承壓。
貝森特自己在采訪中也承認,美國經濟目前面臨壓力。制造業表現不佳,通脹持續高位,若美聯儲不降息,衰退風險將進一步擴大。在這樣的背景下,他選擇向中國“放狠話”,更像是對內交差,安撫國內產業集團和選民情緒。
![]()
從某種角度看,這種言論是典型的“出口轉內銷”。表面上是對中國發難,實則更多是對美內部政治的回應。美國國內政治分裂嚴重,涉華政策往往成了黨爭工具,強硬派需要表演,溫和派需要平衡。
更耐人尋味的是,在放出威脅的同時,貝森特又說“沒有計劃與中國脫鉤”。這聽起來像是自相矛盾,但其實是美國當前政策的縮影——嘴上說不脫鉤,行動上卻在搞“去中國化”;一邊說要合作,一邊又不斷設限。
![]()
所謂的“降低風險”,本質上就是“緩脫鉤”。美國清楚,一旦徹底與中國產業鏈切割,首當其沖受傷的就是自己。尤其在稀土問題上,中國不只是全球最大出口國,更是唯一能從開采到加工全流程自主完成的國家。
歐盟、日本等傳統盟友對此也心知肚明。盡管他們也在推進“關鍵礦產戰略”,但都未與中國公開對抗。因為他們明白,當前全球供應鏈高度一體化,單靠美國拉圈子、搞聯盟是難以維持完整系統的。
![]()
美國的“說一套做一套”操作,也讓盟友不敢完全相信它。比如,曾承諾與歐盟合作綠色產業,轉頭就對歐鋼鋁加稅;說要遵守巴黎協定,結果一紙通知就退出。在這種背景下,所謂的“稀土聯盟”還沒成型,就已充滿不確定性。
中國在這場博弈中始終保持冷靜。中方不急于回應,也沒有被帶節奏,而是用產業鏈穩定、技術實力和國際信譽來給出回應。稀土的主動權在中國手中,這不是靠“壟斷”,而是靠幾十年積累的成果。
![]()
中國沒有把稀土當“武器”,而是當作全球合作的關鍵資源。此次延后稀土出口管制一年,就是希望為談判爭取空間,為全球市場提供穩定預期。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沒有底線,一旦對方撕毀承諾,中方也有足夠手段應對。
貝森特的放話,其實是在賭中國會因為依賴美國市場而屈服。但他忽略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正在推進的“雙循環”戰略。如今中國的內需市場不斷擴大,出口結構持續優化,抗壓能力遠比外界想象得強。
![]()
他更忽視了國際社會對美國信譽的普遍不信任。在過去幾年里,美國多次“出爾反爾”,簽署協議后迅速推翻,甚至連世貿組織的裁決都拒不執行。在這種背景下,誰才是不可靠的合作方,不言自明。
中美關系能否穩定,關鍵不在于誰喊得響,而在于誰更守信用、誰更能落地承諾。中國已經多次展現善意和耐心,而美國如果一再“變臉”,最終損害的不只是與中國的合作關系,更是全球對其制度和承諾的信心。
![]()
如今,稀土之爭只是冰山一角。它背后反映的是中美之間在全球產業鏈、科技體系和地緣格局上的深層角力。中國沒有挑釁,但也不怕挑戰,正以穩健的步伐應對來自外部的各種壓力。
中美之間的合作,不能靠威脅來維持,也無法靠“最大杠桿”來施壓。真正的力量,是來自信任與互利,是來自對全球責任的擔當。中國已經給出了答案,現在,輪到美國做出選擇。
![]()
美國財長貝森特的威脅并非新鮮事,而是中美博弈中的慣性操作。中國在稀土問題上的克制與主動,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姿態。中美關系要想走得長遠,靠的不是誰喊得響,而是誰更守規矩。
信息來源:
[1]美財長稱如果中國繼續阻止稀土出口,美國可能會對華加征關稅 中方回應 財聯社
[2]美財長稱如果中國繼續阻止稀土出口,美國可能會對華加征關稅,中方回應 環球時報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