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阿姨是社區里出了名的“健康達人”:71歲,作息規律,飲食清淡。每天早晨,她都會在陽臺上泡上一壺熱茶,享受著日光和茶香。
鄰居們都羨慕地說:“王阿姨身體這么好,活到九十沒問題!”誰知僅僅半年后,王阿姨卻突然因肝衰竭離世。
丈夫老林沉浸在自責與疑惑中:“我三番五次勸她,那樣喝茶傷身體,她就是聽不進去……她那么愛健康,怎么就出了這樣的事?”
![]()
不少人認為,喝茶能“降脂提神、清肝明目”。權威研究顯示,適量飲茶確有一定保健作用。
例如,北京協和醫院2022年回顧性分析指出,每天喝1-2杯綠茶的人,肝酶水平略優于不喝茶者(ALT值低約8.6%)。
但《中華肝臟病雜志》發表的一項多中心觀察研究也發現,長期大量飲用濃茶者,肝臟負擔增加的風險提升了13.2%。
茶葉中的某些成分(如茶堿和多酚),適量時能抗氧化,但過量攝入會加重肝臟解毒壓力。
尤其是空腹、長期飲用高度濃茶,茶多酚在體內積累,若本身肝功能較弱,代謝能力跟不上,容易誘發肝損傷。
![]()
現實生活里,像王阿姨一樣“自律又健康”的中老年人很多,但如果忽視了喝茶的方式和劑量,同樣可能付出沉重的健康代價。
很多人以為,只要“茶葉安全,飲品天然”,就是萬無一失。其實,研究表明,不恰當的飲茶習慣,隱患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積累。
長期大量飲用濃茶。超過每日至少6克干茶(相當于泡4大杯),肝酶升高風險比普通飲茶者高出11.3%,《中國營養學雜志》曾做過針對1700名中老年人的隊列調查。
經常空腹飲茶。空腹時,肝臟解毒負擔本就較重,茶多酚更容易刺激肝細胞,增加慢性肝損傷隱患。協和醫院肝病中心數據顯示,有高達18.2%的慢性肝功能異常患者有空腹飲茶習慣。
飲茶替代水分。中老年人汗腺功能減弱,容易忘記補充清水。如果把茶完全當成飲水來源,肝臟在代謝茶葉成分時,容易因“水源過單一”而過度勞累,誘發轉氨酶波動。很多人忽視的正是這一點。
![]()
有趣的是,肝功能輕度異常早期癥狀通常不明顯,但半年甚至一年后,可能出現體力下降、皮膚發黃、食欲不振等問題。遺憾的是,很多患者意識到為時已晚。
不少人詢問:難道中老年人就不能喝茶了嗎?其實,喝茶無錯,關鍵在于方式。你可以這樣做:
適量飲用,避免濃茶。權威建議:每日干茶用量控制在3克以內(1-2小把),分2-3次沖泡,每次泡開即可,避免反復煮濃。
飯后半小時至一小時飲用為宜。這時肝臟負擔較小,減輕多酚刺激。肝功能不佳或者慢病患者,量更要再減少。
![]()
多樣化飲水,不以茶代水。每天至少保證1500-2000毫升清水攝入,喝茶只是補充,絕不能替代其他水分來源,同時調配營養,多吃高蛋白、蔬果類,有利肝細胞修復。
此外,每年定期體檢非常重要,特別是肝功能、轉氨酶、血脂等指標,一旦發現異常,請第一時間咨詢專業醫生。
對于很多自律的中老年人來說,保持生活規律是好事,但別讓“健康執念”蒙蔽了科學常識。適量喝茶、科學飲用,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