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寒冷的天氣里
洗個熱乎乎的澡
鉆進暖暖的被窩
再舒服不過
然而不少人洗澡時
或多或少會犯些錯
結果把本該舒服又養人的“養生澡”
硬生生洗成了“傷身澡”
那么
冬季洗個健康澡
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天冷洗澡,注意這5點
1、注意正確洗澡順序
天冷后洗澡,盡量不要先洗頭后洗身體,預防腦部出狀況。因為天氣寒冷,洗澡前后血壓變化大,易引起中風。
成年人的洗澡方式是先洗臉,再沖洗身體,最后清潔頭發,這個順序可最大限度減少心腦血管不適,防止血流不暢,對有基礎病的人群也比較合適。
2、水溫不宜過高
身體一冷,血管就會收縮,血壓會升高,進入浴室開始洗澡,體溫快速上升,這時候血壓又會更高,等到身體習慣了水溫,血壓就會開始降低,血壓這樣忽高忽低,非常容易引發中風。
![]()
記住“宜溫不宜熱”,最合適的選擇是溫水而不是熱水。《中國皮膚清潔指南》指出:洗澡的水溫可以以皮膚體溫為準,如果是夏季,可低于體溫,如果是現在(冬季)則略高于體溫。具體來說大概在38~40℃會比較合適,42℃ 或以上就算有點熱的了。不過這條標準并不絕對,只適合大多數的人。
就算你覺得自己很健康,但是一旦超過40歲,要去洗澡時,浴室溫度保持溫暖很重要,尤其在寒冷天氣浴室溫度最好保持在25度左右。
3、時間不宜過長
冬季的洗澡時間最好控制在10~15分鐘以內,不宜超過二十分鐘,洗澡時間過長會破壞皮膚的油脂平衡,且冬季時皮膚多半處于干燥的環境下,一旦長久留戀于浴室就很容易出現澡后的皮膚出現瘙癢和脫屑的情況。
4. 搓澡別太用力
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是自我防御的第一道防線。高頻清潔皮膚,皮脂腺來不及分泌足夠油脂,就會出現干燥、起皮、皸裂的癥狀,甚至會降低皮膚抵抗力以及誘發或加重皮膚病。
5、關注兒童和老人
兒童每周2—3次,因為兒童的皮膚正在成長中,厚度只有成年人三分之一,頻繁洗浴會加速皮膚干燥和瘙癢。洗澡水溫建議38度以下,每次洗澡不宜超過10分鐘,可適當提前對浴室加熱再洗,防止著涼。
老年人每周1次,或半月2—3次,淋浴時間不超5分鐘,水溫不超40度,動作不宜過大,有基礎疾病的老人在洗澡時一定要控制力度和溫度,提前把浴室溫度調高,洗澡后可以喝一杯100毫升的溫開水,要防摔倒,防著涼。
冬天多久洗一次澡最好?
洗澡頻率主要取決于個體的需求和偏好。
《中國皮膚清潔指南》建議我們一般情況下每隔2~3天洗一次澡就好了。
那么,遇到特殊情況怎么選擇?我們總結了一個表格,歡迎對號入座。
![]()
洗澡頻率沒有固定要求,未必得每天洗澡。
洗澡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皮膚清潔和健康,而皮膚的狀態又與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健康狀況、個人喜好甚至地方文化有關。
過于頻繁地洗澡,尤其是錯誤的洗澡方式,確實會有一些風險,比如去除皮膚的自然油脂,引起皮膚干燥和瘙癢,嚴重的時候還會起濕疹。
這幾種情況不宜洗澡
1. 空腹時別洗澡
洗澡一定不能空腹,而應該是吃飽了之后,當然也不要吃完飯馬上就洗,最好休息一個小時。飯后洗澡,一是有充足的能量供給;二可避免因饑餓可能引起的無力、眩暈、休克等機體不適。
2. 吃太飽別洗澡
吃飽飯之后不建議立刻洗澡,飽餐時胃腸蠕動,對血液量要求較大,但洗澡時血液會向體表皮膚轉移,那么胃腸的供血量就會減少,影響消化,久而久之可能會引起胃腸道問題。
3. 喝酒后不要馬上洗澡
在酒精刺激下,血管會輕度擴張,擴張結果就是血壓降低。而在這種情況下洗澡,血液往體表轉移時可能會讓血壓降低更明顯,血壓降低則表明血流供應可能無法滿足體溫改變,此時很容易發生暈厥。
4. 發燒時不要洗澡
當人的體溫上升到38℃時,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20%,身體比較虛弱,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5.經期盡量少洗澡
如果要洗也要用溫水,并且以擦浴、淋浴為主,不能盆浴;大小便后擦紙要由前向后,以免污染陰道口,感染疾病。
關于洗澡這件“小事”
你都了解了嗎?
快轉給家人、朋友吧
編輯 | 王會蘋
責編 | 趙寧寧
主編 | 張 越
來源 | 農視網綜合荊楚網、人民網科普、中國新聞網、科普中國、生命時報等
部分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擊下方公號名片,閱讀更多科普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