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都知道,曹操那是一代梟雄,手底下文有荀彧、郭嘉,武有張遼、許褚,猛人一抓一大把,辛辛苦苦打下了曹魏的江山。
可讓人想不通的是,就在曹操去世后不到三十年,他奮斗一生的基業(yè),就被司馬懿這個“老實人”不動聲色地給端了。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fā)動了著名的 “高平陵之變”,一舉控制了曹魏的軍政大權(quán),為后來司馬家篡位奠定了基礎。
整個過程快得驚人,幾乎沒遇到什么像樣的抵抗。
![]()
這就讓很多人納悶了:當年跟著曹老板打天下的那幫忠臣猛將呢?他們的后人呢?怎么就眼睜睜看著曹家的天下被姓司馬的拿走了?難道他們都集體“下線”了嗎?
七十老翁的致命一擊
當時,曹魏的皇帝是年幼的曹芳,真正掌權(quán)的是兩位輔政大臣: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 。曹爽是曹氏宗親,年輕氣盛,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很快就把司馬懿的權(quán)力給架空了。他提拔自己的兄弟和親信,比如何晏、丁謐這些人,把朝政搞得烏煙瘴氣,自己則沉迷享樂,完全沒把賦閑在家的司馬懿當回事。
![]()
而司馬懿呢?他表現(xiàn)得那叫一個“慫”。他干脆稱病不上朝,天天在家裝得好像明天就要不行了的樣子,甚至在曹爽派人來試探他時,他連粥都喝不利索,衣服都拿不穩(wěn),把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形象演得是入木三分。
這番表演,成功麻痹了曹爽,讓他徹底放下了戒心。
機會終于來了。公元249年正月,曹爽帶著小皇帝曹芳,還有他那幫兄弟親信,浩浩蕩蕩地離開都城洛陽,要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
就在這時,那個“病得快死”的司馬懿,突然從床上一躍而起。此時的他已經(jīng)70歲高齡 ,卻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行動。他先是聯(lián)絡了被曹爽排擠的太后,以太后的名義發(fā)布詔令,宣布曹爽為奸臣,要廢黜他。
![]()
緊接著,他派自己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控制了京城的武庫和兵營,關(guān)閉了所有城門,徹底切斷了曹爽和外界的聯(lián)系。
城外的曹爽得到消息后,徹底慌了神。他手里明明還捏著皇帝這張王牌,身邊也有軍隊,完全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號召天下兵馬勤王。
可這位“大將軍”猶豫不決,毫無主見。最后,在司馬懿派來的老臣蔣濟等人連哄帶騙之下,他竟然相信了司馬懿“只要交出兵權(quán),就能保留爵位富貴”的鬼話,選擇了投降。
結(jié)果呢?司馬懿一等他繳械,立刻翻臉,羅織罪名把曹爽及其黨羽全部逮捕,最后誅滅三族。
![]()
經(jīng)此一役,曹魏的軍政大權(quán),徹底落入了司馬氏的手中。
看到這里,我們不禁要問,這么大的事,曹操當年留下的那些精英們,怎么就沒一個人站出來力挽狂狂瀾呢?答案其實很殘酷,但也很簡單。
時間是最大的敵人
最直接、最無奈的原因就是:人都沒了。
我們得算一筆時間賬。曹操死于公元220年。高平陵之變發(fā)生在公元249年。這中間隔了整整29年。對于古代人來說,這幾乎是一代人甚至更長的時間。當年跟隨曹操南征北戰(zhàn)的元老們,基本都是和曹操同輩或者稍晚一輩的人,到了249年,他們還能有幾個在世的?
![]()
先看武將。被譽為“五子良將”的那幾位:張遼,威震逍遙津的猛人,死于公元222年。樂進,沖鋒陷陣的勇將,死得更早,公元218年就去世了。于禁,晚節(jié)不保,投降關(guān)羽后被送回魏國,于公元221年羞憤而死。徐晃,治軍嚴謹?shù)拿麑ⅲ∈庞诠?27年。張郃,作為“五子良將”里最晚去世的一位,也在公元231年追擊諸葛亮時中箭身亡。
再看看曹氏和夏侯氏這些宗親大將:獨眼將軍夏侯惇,曹操的左膀右臂,在曹操去世后不久的220年也跟著病逝了。奇襲漢中的夏侯淵,早在公元219年就在定軍山被黃忠斬殺。被譽為曹魏第一代防線支柱的曹仁,也于公元223年病逝。就連曾舍命救曹操的曹洪,雖然活得久一些,活到了公元232年,但他在曹丕時期就因個人恩怨差點被殺,早已遠離了權(quán)力中心。
![]()
還有曹操的貼身保鏢,號稱“虎癡”的許褚。關(guān)于他的卒年史書記載有些模糊,但主流說法認為他大約在魏明帝太和年間(公元227-230年左右)病逝。
即便有爭議,可以肯定的是,高平陵之變時他早已不在人世。
武將說完了,再看謀臣:被曹操譽為“吾之子房”的首席謀主荀彧,因反對曹操稱公,在公元212年就憂憤而死了。“鬼才”郭嘉,更是英年早逝,公元207年就沒了。“謀主”荀攸,死于公元214年。老成持重的程昱,活到了80歲高齡,但在公元220年也去世了。以明哲保身著稱的賈詡,算是活得比較長的,也在公元223年壽終正寢。
你看,這么一盤點就清楚了。司馬懿發(fā)動政變時,曹操時代那些能征善戰(zhàn)、運籌帷幄的元老重臣,已經(jīng)悉數(shù)凋零。戰(zhàn)場上沒能打敗他們的敵人,最終都被時間這位最無情的對手給帶走了。
![]()
司馬懿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他能活 。他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又熬死了曹叡,最后連和他同輩的對手們也幾乎都死絕了。
朝堂之上,剩下的都是他的晚輩,無論資歷還是威望,都無法與他抗衡。
但是,問題又來了。老將們不在了,他們的后代呢?曹魏的第二代、第三代人才呢?難道都是草包嗎?
曹魏自身的制度弊病
如果說元老凋零是“天災”,那么曹魏內(nèi)部的政治問題,就是不折不扣的“人禍”了。正是這些內(nèi)部問題,給司馬懿創(chuàng)造了絕佳的機會。
大將軍曹爽這個人的執(zhí)政水平,簡直是災難級的。他專權(quán)跋扈,排斥異己,把整個朝廷搞成了他家的“小圈子”。
![]()
像司馬懿這種四朝元老,他都敢隨意排擠,更別提其他老臣了。這直接導致了曹魏統(tǒng)治集團的內(nèi)部嚴重分裂。
很多老臣和地方士族集團對曹爽心懷不滿,卻敢怒不敢言。
這時候,被排擠在家的司馬懿,反而成了這股不滿勢力的代言人。在高平陵之變中,許多曹魏的元老重臣,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蔣濟,還有太常高柔等人,都選擇了支持司馬懿。
在他們看來,這并非是背叛曹魏,而是 “清君側(cè)” ,是幫助國家鏟除曹爽這個奸臣,讓朝政重回正軌。
蔣濟在勸降曹爽后,得知司馬懿背信棄義殺了曹爽全家,自己也因為愧疚和氣憤而病死。
![]()
曹氏宗親力量的極度衰弱。這一點,鍋得曹丕來背。曹丕這個人,雖然才華橫溢,但心胸狹隘,猜忌心極重。他當上皇帝后,為了防止兄弟們(比如著名的曹植)威脅他的皇位,制定了極其嚴苛的“防藩”政策,對曹氏宗親百般打壓和限制。
不讓他們擔任重要官職,不給他們兵權(quán),甚至不準他們隨便離開封地。
但從長遠看,卻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它相當于自斷臂膀,導致曹氏皇族手里沒有任何可以調(diào)動的政治和軍事力量。
等到司馬懿這種外姓權(quán)臣崛起時,小皇帝孤立無援,朝中竟沒有一個有實力的曹姓親王能夠站出來振臂一呼,組織力量保衛(wèi)自家的江山。
唯一一個身居高位的宗親曹爽,還是個扶不起的阿斗。
司馬懿這個人,堪稱三國時期最頂級的戰(zhàn)略家和政治家。他的隱忍和偽裝無人能及。
![]()
在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主手下,他都表現(xiàn)得兢兢業(yè)業(yè),忠誠可靠,從不暴露自己的野心。
他默默地為曹魏抵御外敵(尤其是諸葛亮和東吳),立下赫赫戰(zhàn)功,積累了巨大的聲望和人脈。
同時,他作為河內(nèi)士族大家族的代表,非常善于團結(jié)和利用士族階層的力量。
當曹爽集團大搞裙帶關(guān)系,損害了士族利益時,司馬懿自然而然就成了這些士族集團支持的對象。
![]()
他不僅自己能力超群,還培養(yǎng)了兩個同樣出色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為自己的計劃鋪好了路。
所以,當他發(fā)動政變時,他并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他身后站著對他不滿的太后、被曹爽排擠的朝中元老,以及龐大的士族集團。而他的對手曹爽,早已眾叛親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