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易繼兵 梁瓊
“食堂的排骨燉玉米又香又軟,孩子愛吃,我們看著也放心!”近日,在恩施市硒都民族實驗小學陪餐后,一年級學生家長高亞玲忍不住點贊。
一頓簡單的學生餐,牽動的是千萬家庭的心。2025年以來,恩施市以“校園餐專項整治”為契機,全面推行陪餐制度,構建起“市委統籌、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家校聯動”的四級工作機制,真正把校園餐飲辦成“暖心工程”。
高位推動,織牢校園餐飲“安全網”
“校園食品安全是底線,陪餐制度是監督利器,必須抓實抓細!”恩施市在專項調度會上這樣強調。
![]()
為此,恩施將陪餐制度納入民生實事重點推進。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深入學校調研20余次,實地查看食材采購、食堂運營等情況,現場協調解決問題。市教育局建立周調度、月通報機制,確保陪餐制度落地見效。
同時,全市構建“教育局—股室—中心學校—學校”四級責任體系,聯合市場監管、衛健、財政等部門協同發力,實現監管無死角、責任全覆蓋。
精準施策,打造陪餐閉環管理
“陪餐不是‘一起吃個飯’,而是要形成監督閉環。”恩施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
該市修訂《中小學陪同用餐制度》,明確校領導、教師、家長共同參與陪餐,校級領導和家長代表每周至少陪餐一次。針對不同規模學校,制定差異化標準,確保陪餐不流于形式。
數字賦能也為陪餐插上“智慧翅膀”。2025年1月,市教育局牽頭建成“數字食堂”平臺,實現食材溯源、烹飪過程全程可視。陪餐人員可隨時查看操作畫面,發現問題一鍵上報,形成“發現—反饋—整改—復查”閉環。
此外,全市114所學校均成立膳食監督家長委員會,家長可參與食材采購、驗收等環節。截至2025年9月,累計開展監督119次,參與家長483人次。
校校有亮點,陪餐成為“暖心橋”
在恩施,陪餐不僅是制度,更成為各校的特色實踐。
舞陽中學構建“校領導+教師+家長”多元陪餐隊伍,校長每周至少陪餐一次。家長王磊陪餐后建議“增加粗糧”,學校很快在主食中加入了燕麥飯、苞谷飯。
![]()
恩施市逸夫小學每周三設為“家長陪餐日”,家委會成員凌晨四點半就到校監督食材驗收。家長鄭建財說:“雖然起得早,但看到食材新鮮,心里踏實。”
農村學校同樣不落下。恩施大峽谷風景區初級中學?推行多元化陪餐制度,教師刷卡陪餐,與學生同餐同價。截至10月,已有39名教師、18名家長參與陪餐,多條建議被采納落實。
幼兒園的陪餐更顯細致。恩施市中心幼兒園實行“家長自愿陪餐+膳食委員會抽查+校領導常態陪餐”機制,覆蓋早中晚三餐,家長對食堂規范操作和菜品質量紛紛點贊。
學生有話說:飯菜香了,建議被聽了
“學校的飯菜味道好、種類多,一周不重樣!”小渡船中學學生燕炳辛說。旗峰小學的劉熙媛更是興奮地分享:“今天的排骨蒸土豆超香,我全吃光啦!”
![]()
各校還積極聽取學生建議,如“增加炸雞腿”“多開打飯窗口”等,結合實際逐步優化,讓學生吃得更滿意。
從城市到鄉村,從小學到幼兒園,恩施的陪餐制度已從監督手段,升級為育人載體和家校橋梁。食堂里,陪餐人員與學生并肩而坐;公示欄上,食譜、來源、陪餐記錄一目了然;數字平臺上,全程可追溯——這一切,共同守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恩施市教育局主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陪餐制度,完善家校協同監督,推動校園餐飲質量再提升,“讓每個孩子吃得安心、吃得營養、吃得開心,讓校園餐成為成長路上的‘營養加油站’。”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