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大媽今年58歲,老家在南方,每逢冬天,總覺得手腳冰冷,背脊發沉,走幾步路就累得直喘氣。她總以為這是年紀大了,沒什么可奇怪的。
但今年入冬后,她發現連晚上睡覺都添了幾次被子,還是感覺“被寒濕纏身”,尤其是下雨天,關節酸痛厲害,整夜難眠,早晨起來連臉色都泛著灰白。
一次去社區醫院體檢,醫生仔細詢問她的生活習慣,聽到她說“天冷就喜歡喝點熱茶”,不禁提醒:“其實只要你在杯子里多加一樣東西,濕氣問題或許能緩解不少。”
![]()
張大媽有些好奇,也有些懷疑——日常加點什么,居然能影響體內的濕氣?醫生神秘地笑著遞給她一片陳皮,說:“試試在熱茶中加一片,每天堅持,過幾天你就能感受到不一樣!”到底陳皮真有這么神奇?為何冬季“濕氣重”的人,用它泡水會有效?
你一定想不到,原來答案早已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冬天里的一杯茶,可能就是你身體轉好的關鍵第一步。喝茶加陳皮,遠離濕氣,這個說法到底靠譜嗎?
很多人以為,冬天手腳發涼、關節發沉,只是“上歲數”或者體質差導致,其實這背后常常隱藏著體內濕氣積聚。
![]()
據《中華中醫藥雜志》2022年報道,南方城市濕冷環境中,中老年人“濕邪型”不適癥狀發生率達38.2%,尤其以睡眠障礙、易困倦、關節不適等表現為主。現代人的作息失調、高熱量飲食、缺乏運動,再遇上南方冬天的潮濕環境,更加速了濕氣的積攢和外顯。
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其性黏滯重濁,最易困脾傷陽。”也就是說,濕氣像潮濕的水汽滲進你身體各個角落,尤其鉆進關節、脾胃、皮膚。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21年關于溫帶濕冷環境下老年健康影響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濕度每提升10%,65歲以上人群關節疼痛和乏力報告率增長約16.8%。
而冬季空氣濕度大,門窗緊閉,室內空氣流通差,身體排濕通道更容易堵塞,影響了脾胃的“升清降濁”功能。身體一旦排濕不暢,氣血運行也會變慢,就會出現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四肢沉重等諸多“小毛病”。
![]()
現代醫學發現,長期濕氣侵襲還會造成腸道菌群紊亂,免疫力下滑,加重肥胖、代謝綜合征等慢性疾病。而及時調理體內濕氣,不僅有助于舒緩不適、預防疾病,更是提升生命質量、延緩衰老的重要舉措。
說到冬季去濕,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多喝熱水、泡腳、運動。但你知道嗎?《中國食物成分表(第六版)》分析,陳皮富含揮發油、黃酮、橙皮苷以及多種天然抗氧化物,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益氣養胃等多重作用。
這些成分不僅能夠促進脾胃運轉,還對濕氣停留造成的乏力、消化不良、高脂肪飲食后的腸胃不適有良好調理效果。
現代藥理學研究也印證了陳皮的“去濕”機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現代研究與應用》指出,陳皮中橙皮苷對腸道平滑肌有溫和的調節作用,有助于促進腸道水分代謝,減少體內水分滯留。
同時,每天熱茶中加入1-2克陳皮(約一片),能有效提升飲品抗氧化能力,有助于清除體內“濕毒”,增強新陳代謝。
![]()
不少臨床數據顯示,堅持用陳皮泡水飲用2周后,有83%的中老年人主觀上感覺口氣變清爽,胃部輕松,72%報告濕氣相關的疲乏、頭重、關節僵硬等不適感顯著改善。
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醫生也指出:“陳皮是中老年人冬季健脾、祛濕的佳品,每日泡茶一片,循序漸進,有助于自身調理。”
想靠陳皮趕走冬季濕氣,有3個操作細節必須關注,否則事倍功半。
選對“陳年老皮”,效果加倍。3年以上的老陳皮,藥效成分含量顯著高于新皮。市面上優質陳皮以廣東新會產區最為著名。若條件許可,不妨選擇正宗老陳皮,每次用量約1-2克(一片大小),用沸水沖泡3-5分鐘,風味最佳。
![]()
喝法有講究,最好參考“少量多次”。對于初次使用者,建議一天最多不超過兩片,可分兩次泡水,避免量大傷胃。可搭配普洱、紅茶或花茶,但要注意避免搭配寒涼性食物,避免加重脾胃負擔。
濕氣重的人要配合生活習慣調整。陳皮再好,也需輔以飲食清淡、適度運動、注意保暖。2021年國際老年醫學會指南建議:每天堅持30分鐘中低強度活動,室內濕度控制在40%-60%,有助于體內濕氣排出,陳皮飲用效果也更顯著。
要注意,盡管陳皮對多數人安全有效,但孕婦、胃潰瘍、慢性咳嗽體虛者應謹慎使用。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停用,并及時咨詢醫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