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星標”暫存文章,查找更方便!
聽全文↓
環球零碳
碳中和領域的《新青年》
![]()
首圖來源:Shutter Stock
摘要:
這一聯盟融合了LG化學先進的電池制造技術與中國石化不斷拓展的新能源產品組合,有望重塑電動汽車供應鏈和電網級儲能的經濟格局。
撰文 | Penn
編輯 | 小雨
→這是《環球零碳》的第1739篇原創
未來2-3年是鈉電池能否在細分市場站穩腳跟、實現規模化、商業化的關鍵窗口期。
鈉離子電池有著與鋰離子電池相似的工作原理,主要通過鈉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的嵌入、脫出實現電荷轉移。相比于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具有資源和價格優勢,安全性和充電速度更優。
然而,在近年來新能源車滲透率不斷提升的浪潮中,鋰電池方興未艾,鈉電池卻仍在市場化的門檻邊緣踟躕徘徊。現在,行業巨頭的加碼下注,將為鈉電池的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推動產業實現規模化、商業化發展。
11月4日,中國石化發布重磅消息,中國石化與LG化學近日簽署關于聯合開發鈉離子電池關鍵材料的協議。
具體來看,雙方將面向中國及全球的儲能系統和低速電動車市場,聯合開發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和負極材料等關鍵材料,加快商業化進程,拓展鈉離子電池商業模式,并在未來擴大至新能源和高附加值材料領域合作。
中國石化董事長侯啟軍、副總經理萬濤,LG化學首席執行官辛學喆出席簽約儀式。中國石化董事長侯啟軍表示,此次鈉離子電池材料合作將進一步提升雙方的技術與市場競爭力,助力能源轉型與可持續發展。
LG化學首席執行官辛學喆表示,作為全球領先的電池材料企業,LG化學一直為電動汽車市場客戶提供差異化解決方案。通過此次與中國石化合作,將適時開發新一代電池材料,并持續強化符合顧客未來戰略的事業投資組合。
![]()
圖說:LG化學和中國石化簽署合作協議
來源:LG化學
01
兩巨頭攜手,發力鈉電池
傳統印象中,中國石化作為世界第一大煉油公司、第二大化工公司,主要業務集中在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銷售利用以及成品油和化工產品的供應。
但實際上,近年來中石化以能源資源為基礎,正在形成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經濟為重要增長極的“一基兩翼三新”產業格局,大力構建多能互補的清潔低碳能源供給體系,快速布局氫能、地熱能、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項目。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中國石化在大力發展傳統能源化工產業的同時,加快推進新能源技術研發和產業布局,而電池材料作為新能源領域的關鍵一環,自然也成了重點關注的方向。
在鈉離子電池方面,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面向多種層狀氧化物鈉電正極體系,開發層狀氧化物鈉離子電池電解液,兼顧能量密度和循環性能,電池壽命可超3000次。面向磷酸鐵鈉鈉電正極體系,開發聚陰離子鈉離子電池電解液,兼顧循環壽命與安全性,電池壽命可超8000次。
![]()
圖說:電解液研發人員進行實驗操作
來源:中國石化報
同時,面對儲能需求,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發出適配寬溫域(零下10攝氏度至60攝氏度)鈉電池電解液體系,在零下10攝氏度的低溫下仍具備良好充放電性能,容量保持率超過95%,5C大倍率放電容量保持率超過90%。目前,已完成多批次噸級產品生產與出貨,供應多家鈉電池頭部企業
此外,中國石化旗下的北化院、揚子石化等在電池隔膜材料及催化劑等關鍵領域已有扎實的技術積累。
而此次和中國石化簽約的LG化學,也是全球領先的化工企業,其業務涵蓋石油化工、尖端材料及生命科學三大領域,在全球設有65個分支機構。其尖端材料業務涉及正極材料、隔膜,以及負極粘合劑等10余種電池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LG化學擁有超5萬項全球專利,其中鋰電池正極材料專利數量達6825項,居全球首位。為順應下一代電池技術的發展,LG化學正在加強新材料等多個領域的研發,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綜合電池材料供應商。
這次兩大企業聯手,核心就是聚焦鈉離子電池關鍵材料。根據協議,雙方將聯合開發鈉離子電池的核心材料——正、負極材料,并計劃構建穩定的供應鏈,提升成本競爭力。
通過這次合作,兩大巨頭有望將中國石化的化工材料產能優勢和LG化學的電極工藝經驗相結合,實現優勢互補,降低鈉電池關鍵材料的成本,加速其商業化進程。
LG化學首席執行官辛學喆在聲明中表示,此次合作將有助于LG化學“及時”開發下一代電池材料。兩家公司計劃瞄準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儲能系統和電動汽車市場。聲明指出,預計到2030年,預計中國市場占據全球鈉離子電池制造量90%以上。
![]()
圖說:LG化學和中國石化簽署合作協議
來源:中國石化
02
鈉電池進入發展關鍵期
鈉離子電池有著與鋰離子電池相似的工作原理,主要通過鈉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的嵌入、脫出實現電荷轉移。
雖然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類似,但鈉離子電池在電位、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與鋰離子電池有所差異。
目前,鈉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大約是鋰離子電池的65%左右,能量密度比鋰電池低20%,相較磷酸鐵鋰電池有30%的成本優勢。
鈉離子電池在-20攝氏度下的容量保持率達到88%以上,顯著高于鋰離子電池。因此,在低溫環境下,鈉離子電池的性能要優于比磷酸鐵鋰電池。
更重要的是,鈉離子電池在高溫下的穩定性較高,熱失控風險相對較低,對過充過放的耐受性也相對較好。這種高安全性讓它成了大規模儲能的理想選擇。
與此同時,鈉礦儲量豐富、分布廣泛且開采成本較低。憑借低成本、高安全性的顯著優勢,鈉離子電池熱度不斷攀升,受到業界、科研界、資本界的高度關注。
![]()
圖說:鈉離子電池性能對比圖
來源:中商情報網
此前,當碳酸鋰在2022年暴漲到60萬一噸時,鈉離子電池方案以替換者的姿態出現,要徹底解決市場核心產品鋰電池原材料價格飛漲和產量短缺的問題,資本也開始大規模投注。
然而隨后的兩年時間里,隨著碳酸鋰價格暴跌,鈉離子開始陷入沉靜。在新能源車滲透率不斷提升、儲能需求激增的背景下,鋰電池方興未艾,鈉電池卻仍在市場化的門檻邊緣踟躕徘徊。
在今年9月的2025“鈉離子電池產業鏈與標準發展論壇”上,多位專家和產業界人士指出,鈉離子電池產業正處于關鍵轉折期,商業化曙光正在趨現。
“鈉電池的未來不是與鋰電池搶市場,而是在鋰電池難以發力的方面,突出自身特色。”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景虹認為,鈉離子電池應用應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功率高、低溫性能好、安全性高和成本低等優勢,瞄準混合動力汽車、UPS、調頻儲能、鉛酸替代等應用場景。
國內最早的鈉離子電池研發制造企業中科海鈉總經理李樹軍表示,鈉離子電池產業已進入從樣品驗證到商業化落地的關鍵階段,目前是鈉離子電池發展最為關鍵的時期,2026年將是鈉離子電池真正的商業化應用節點。
如何完成從“實驗室”到“應用場”的“驚險一躍”?李樹軍提到了兩個關鍵詞:性能和成本。
他說,能量密度就是成本,鈉離子電池未來必須提升能量密度,同時有計劃地進行規模化。隨著規模擴大與能量密度提升,鈉離子電池成本有望在未來兩三年內降低一半,實現可持續的商業化路徑。
![]()
圖說:寧德時代鈉新電池
來源:五礦證券研究所
事實上,性能和成本正是電池大廠在鈉電池領域的發力重點。
寧德時代在2021年曾發布第一代鈉離子電池,彼時的電芯單體能量密度為160Wh/kg。時隔4年,寧德時代在今年4月發布全球首個大規模量產的鈉電池 —— 寧德時代鈉新,電芯能量密度達到175 Wh/kg,性能指標已經與磷酸鐵鋰電池接近,正式開啟鈉電產品從 0 到 N 的廣泛應用。
寧德時代透露,鈉電池的低溫性能、碳足跡、安全性能均更具優勢,可以廣泛應用于乘用、商用動力等領域。目前,鈉新電池已通過新國標認證,成為全球首款通過新國標認證的鈉離子電池。
太平洋證券指出,該電池通過認證后可合規進入國內外儲能及低速電動車市場,解決鈉電池此前因無國標導致的應用受限問題,加速鈉離子電池產業化落地。
03
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鈉離子電池的應用場景也在逐步拓展。在眾多應用領域中,儲能和商用車被視為鈉離子電池實現規模化應用的兩大突破口。
2025年,鈉電池受到的關注度明顯提升,產業化加速有了數據支撐。起點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鈉離子電池出貨量達到3.7 GWh,同比增長率達259%。據研究機構預測,中國鈉離子電池市場將從2025年的10GWh增長至2034年的292GWh,年均增長約45%。
在鈉電池商業化曙光即將到來之際,中國石化和LG化學的這次合作,是傳統能源巨頭和電池材料龍頭在技術、資源與市場端的強強聯合,或將加速鈉電池在儲能和低速交通領域的滲透,甚至可能對全球電池材料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在能源轉型的大浪潮中,這場強強聯合或將成為鈉電池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參考資料:
[1]https://cn.yna.co.kr/view/ACK20251104001100881?section=economy/index
[2]https://mp.weixin.qq.com/s/Ssn_nw0kdodt-Bpsq2NZ4g
[3]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11-04/lg-chem-and-sinopec-team-up-to-make-sodium-ion-battery-materials
[4]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china-oil-major-sinopec-partners-with-south-koreas-lg-chem-develop-battery-2025-11-04/
[5]https://www.koreaherald.com/article/10608555
[6]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509283525460076.html
[7]http://www.sinopecnews.com.cn/xnews/content/2025-04/23/content_7123972.html
[8]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9-28/doc-infrzyrp2730645.shtml
[9]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10/27/content_421580.html
[10]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3342437.html
[11] https://m.cls.cn/detail/2157038
[12]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wbstock/2025-10-01/doc-infsmakh6985824.shtml
[13]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3340632.html
![]()
熱門閱讀
(點擊圖片跳轉閱讀)
![]()
聯系和關注我們↓(公眾號后臺留言聯系小編)
免責聲明:
本文僅用于學術交流和傳播,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