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云從龍,風從虎”,龍是虛無縹緲的,但至陽至剛的老虎真實存在。
作為百獸之王,將其運用到代表權力的兵符上面,倒也相得益彰。
虎符,怎樣才能在古代調動千軍萬馬呢?
![]()
戰(zhàn)國杜虎符
拿最有名的戰(zhàn)國杜虎符來說,因為只有一半,很多人以為古代工匠是先做好完整的老虎形象后,再從中間“劈開”。
現(xiàn)實剛好相反,工匠是按照特定的樣式、銘文和內部榫卯結構,分別做成左右各一半。
這種工藝一般只有王室才會掌握,二者貼合起來嚴絲合縫!就像配鑰匙一樣,如果不了解具體“齒”的角度長短,那么就算偽造也是抓瞎。
做好之后,把左半邊授予將軍或地方官,右半邊自己留著。
![]()
劇里的虎符
這樣的話想要調兵遣將,就派使臣帶著一半虎符前往軍營,二者完全合上就能發(fā)兵。而使臣都是皇室的心腹,貼一下就拿走,將軍也沒機會弄到另一半的構造。
“符合”一詞的來歷就在于此!
有人說真想造假也有辦法,通過自己那一半虎符“逆向”推導出構造就行。理論上可以,但另一半如果有“暗記”呢?
將軍除非想造反,否則不會干這么無聊的事情。而且為了以防萬一,還需要君主的詔書、文件和“防偽印章”,你能想到的事情君主們都想到了!
這樣的虎符出土過一些,除了陜博的杜虎符,還有國博著名的秦陽陵虎符,是秦始皇頒給陽陵守將使用的兵符。
![]()
秦陽陵虎符
能發(fā)現(xiàn)的虎符,基本都是國家一級文物!因為歷史信息重要,存世量也稀有。
而且考古現(xiàn)場出土的非常少,大多都是流落在民間后,被有眼力的人慧眼識珠。
比如杜虎符是上世紀70年代,陜西一位叫楊東鋒的人在地里撿到的。甚至三次被鑒定為贗品,最后還是一位叫陳尊祥的專家花50元買下,銅銹一掉露出里面的錯金銘文后,才驚動眾人。
而秦虎符,則是郭沫若抗戰(zhàn)時期在重慶地攤上發(fā)現(xiàn)的,沒想到他也是一位撿漏高手。
![]()
秦銅錯金陽陵虎符 2022蘇富比拍賣:86.94萬美元
拍賣公司的虎符也很少,且價格都比較高。如2010年嘉德拍出的六朝銅虎符,成交價91.84萬,是龔心釗當年在市場撿漏的。
2022年紐約蘇富比拍出一件秦代或之后的虎符,上面銘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當時成交價折合人民幣超過630萬。
還有一件北魏陽曲護軍虎符,2024年在香港拍出863.6萬港元。
能上拍的,基本都是藏家和拍賣行,做好“傳承有序”之后的高溢價。但如果流落民間的呢?大概率就是一根草!
![]()
西晉東平虎符 現(xiàn)藏于東平縣博物館
山東東平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西晉時期東平王司馬楙使用的虎符,也是國家一級文物!
長6.5厘米,高4.5厘米,厚2.5厘米,造型古樸精美。通體有虎斑條紋,刻有錯金銘文。
這樣的虎符現(xiàn)存有3枚,且能看到的圖片都只是“一半”。但實際上它原本的總數(shù)量有12枚,也就是6件成對!
起因是上世紀70年代,東平縣有兩位年輕人在地里一次刨出12枚。但不幸的是7枚被一位叫孫義成的人騙走,2枚因種種原因丟失。
最后3枚他們做出了一個正確決定:主動捐出。
![]()
也就是說,至少有9枚西晉虎符流落于民間,但這么多年沒有任何消息傳出。如果是被私人收藏那還能接受,好歹是保住了。
但如果流落市場又沒人識貨,那大概率就不復存在了!
事實上那些年像這樣的故事,不斷重復發(fā)生!民間出現(xiàn)了無數(shù)寶物,我們現(xiàn)在能在博物館看到的很多國寶,都會標注“民間發(fā)現(xiàn)”。
但后來“重館藏、輕民間”的傾向越來越明顯,無數(shù)的“文明碎片”不斷流失。
![]()
甚至于產生一種現(xiàn)象,一件看起來很開門的藏品,放在博物館就是文物,放在拍賣行就是“名人舊藏”、“流傳脈絡清晰”。
但如果放在民間收藏者手上,那就是贗品或者“來源不明”。
國寶要看放在哪里,流落民間的哪怕再珍貴,也常常無人問津。這就是說民間寶藏是一根草的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