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當俄羅斯集結約17萬部隊逼近頓涅茨克前線,當普京再度公開強調核力量的戰略地位,這場延續多年的俄烏對抗早已超越局部戰爭的范疇。
平民傷亡人數較去年同期上升30%,國際人道援助資金縮水七成以上,與此同時,烏克蘭軍隊對俄境內石油基礎設施發動超過百次遠程打擊,正在悄然撼動全球能源供應的神經末梢。
這場遠在東歐的戰事,為何牽動中國供應鏈的敏感神經?在核威懾陰云籠罩下的長期消耗戰,又將如何重塑世界秩序的運行邏輯?
![]()
本輪局勢升級的起點,是俄軍在頓涅茨克東部大規模兵力集結。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確認,俄方已向戰略樞紐波克羅夫斯克投入近17萬兵力展開強攻。盡管莫斯科方面宣稱已完成對該城市的合圍,烏軍仍在城區內部持續進行巷戰清剿。
此次軍事部署規模顯著超出以往常規作戰配置,反映出普京試圖通過戰場上的實質性推進,向華盛頓傳遞強硬信號。在全球調停努力陷入僵局之際,俄方意在以軍事成果迫使西方承認其地緣現實,從而主導未來談判節奏。
尤為引人關注的是,普京在闡述“正當防衛目標”時,特別重申了俄羅斯核威懾能力的現代化進展。此類具有戰略施壓意味的言論,不僅加劇了沖突外溢的風險,也讓國際社會對核武器使用的憂慮重新抬頭。
![]()
面對敵方的數量優勢,烏克蘭采取“精準反制”策略打破被動局面。
自2025年初以來,烏軍已對俄境內的油氣開采與煉化基地實施逾160輪遠程打擊,僅9月至10月間便密集發動20次攻擊行動,導致俄羅斯國內成品油供給減少五分之一,超過三分之一的煉油產能暫時停擺。
2025年開年以來,烏軍將作戰重心聚焦于俄羅斯能源命脈系統,從西伯利亞的采油平臺到伏爾加地區的煉油廠,均成為打擊目標,累計出擊次數突破160次。
特別是在第三季度末至第四季度初,襲擊頻率顯著提升,短短兩個月內發動20輪空襲與無人機突襲,造成俄本土燃油供應量下降20%,37%的精煉設施陷入功能性癱瘓。
![]()
需要指出的是,石油精煉是將原油轉化為汽油、柴油等可用能源的關鍵環節。一旦該鏈條斷裂,不僅引發俄國內燃料緊張,更直接擾亂全球成品油市場的供需平衡。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2025年9月發布的報告,俄羅斯石油出口量已呈現持續下滑趨勢。而歐盟計劃于2026年初全面禁止進口俄制精煉油品的消息,進一步放大了市場震蕩效應。
對中國而言,這一系列變化并非遙遠的地緣插曲。作為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俄羅斯占我國石油進口總量的19%,構成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柱。
![]()
按照我國日均進口約1200萬桶原油估算,來自俄羅斯的日輸入量高達228萬桶,相當于一座年加工能力達8000萬噸級煉廠的滿負荷處理規模。
若因設施損毀或運輸中斷導致俄油出口長期萎縮,中國能源進口的穩定性將面臨挑戰,這也是近期國內成品油價格小幅上調背后的深層動因之一。
有人或許質疑:為何不迅速轉向其他產油國?事實上,中國早已啟動能源來源多元化布局,去年從中東國家伊拉克的進口占比已下調至35%。
同時,從中亞五國及非洲安哥拉、剛果(布)等地的采購比例穩步增長,正是為了分散風險、降低單一依賴。但能源貿易的特殊性在于,供應鏈建設需經歷漫長周期——從簽署長期購銷協議,到鋪設跨境管道,再到調配專用油輪船隊,每一個環節都難以速成。
![]()
當前19%的俄油份額,背后是多年構建的穩定合作機制與成熟物流網絡。短時間內幾乎無法找到同等體量且具備即時交付能力的替代來源,這正是俄烏戰事對中國能源體系構成潛在威脅的核心所在。
除了能源通道受壓,中歐陸路貿易線路的不暢也令中國制造的全球流通鏈承壓。中國與歐洲之間的貨物往來高度依賴中歐班列這條陸上動脈,然而由于俄烏戰火蔓延,黑海航運徹底中斷,多條鐵路干線被迫改線或停運。
![]()
雖然目前中歐班列仍維持基本運行,但地緣動蕩帶來的連鎖效應不容忽視。例如,長三角地區出口至德國杜伊斯堡的電子元器件,過去經由傳統線路僅需15天即可抵達。
如今為規避高危區域,必須繞行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伊朗走廊,運輸時間延長至20天以上,企業不得不增加安全庫存以應對延誤風險,整體物流成本因此抬升約12%。
這類隱性支出最終會轉嫁至終端產品定價,影響國內外消費者購買力,并壓縮制造企業的利潤空間。更為深層的影響則體現在上游原材料供應端。
![]()
俄羅斯是全球主要的鋁和鎳出口國之一,這兩種金屬在中國高端制造業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鋁合金廣泛應用于汽車輕量化設計以提升能效表現,而鎳則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的核心成分。
自2025年以來,受戰事波及及出口管制加強影響,俄鋁出口量出現8%的波動幅度;倫敦金屬交易所數據顯示,鎳價曾單日飆升3%,創下階段性高點。
![]()
對于國內新能源整車制造商而言,原材料每上漲1個百分點,單車制造成本可能額外增加數百元。盡管目前尚未觸發大規模減產或停產,但已有不少企業啟動備選供應商認證流程,以增強抗風險能力。
這種預防性調整雖有助于提升供應鏈韌性,但也意味著更高的合規成本與管理復雜度,給企業運營帶來新的負擔。
針對上述多重挑戰,中國正積極構建多層次的風險應對機制。
同時,中方始終秉持勸和促談立場,倡導有關各方重返對話軌道,因為唯有實現停火止戰,才能真正消除對全球經濟體系的結構性沖擊。
![]()
回顧這場曠日持久的沖突,無論是俄軍的大規模集結、烏軍的戰術反擊,還是無辜民眾的流離失所與國際調解的舉步維艱,都在反復驗證一個基本事實:戰爭只會帶來共同創傷,和平才是人類命運的共同歸宿。
普京頻繁提及核威懾并未扭轉戰場僵持態勢,烏軍的精準打擊也無法根本改變軍力對比,而不斷升級的對抗只會讓更多平民陷入生存危機。
對中國來說,這場持久沖突既是對國家供應鏈韌性的實戰檢驗,也為推動全球治理結構優化提供了重要契機。
當凜冽冬風席卷烏克蘭平原,當被摧毀的能源站點映照出百姓的困苦,國際社會更應超越集團對抗思維,攜手推動局勢緩和。
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一方面向烏克蘭提供必要的人道援助,另一方面為促成政治解決搭建溝通橋梁。
在全球深度互聯的時代,任何國家都無法在動蕩中獨善其身。只有打造多元互補、抗壓能力強、運行高效的供應鏈體系,才能在風云變幻的國際環境中穩健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