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九月十八日將迎來立冬節氣,這意味著今年的最后一個季節開始了。立冬,屬于“四立”節氣之一,在民間更具傳統節日的屬性,屆時人們要通過各種傳統習俗來歡迎冬天的來臨,也彰顯出人們對于冬季的重視。
當然,在傳統節日的前后往往也是比較重要的日子,比如明天就是立冬交節的前夕了,這天也大有講究,人們稱之為“絕日”。在《玉門經》當中便有說法“四立前一辰為絕”,四立則正是指四季開啟的第一個節氣,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在陰陽五行中有這樣的解釋“立春后木旺而水則絕;立夏后火旺則木就;立秋后金旺則土就絕;立冬后水旺則金就絕。”其反應了自然內的此消彼長的變化規律。
絕日,有著斷絕之意,是不太吉利的日子,此時又正值季節更替,自然界內氣場相對混亂,所以在這樣的日子中講究也比較多。下面就來看看具體內容吧,牢記:1不洗,2不種,3不走,4要吃,遵循傳統,圖個平安吉祥事事順,要重視。
![]()
1不洗
不洗曬衣被,俗話說“立冬至寒氣生”,隨著立冬的來臨,人們要為應對寒冷的氣候做好準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將過冬的厚衣服,厚被子找出來,清洗晾曬干凈了。而絕日恰逢季節更替的時候,這樣的日子經常變天,容易出現陰雨天氣,而我們的厚衣服厚被子洗過之后本就不容易干,再遇上濕冷的天氣,也就更難晾干了。所以說在絕日里不要洗曬衣被,不妨等立冬過后,天晴的日子再洗。
![]()
2不種
不栽種,立冬時節,北方地區的耕種基本結束,而南方地區則正值秋收冬播的忙碌時分,適時耕種是作物生長的前提。不過在絕日這天要停一停,休息一天,因為自古以來有著“絕日不栽種”的說法。首先這樣的日子代表著絕盡,不適合翻土動土。同時從天氣上來看,絕日之際自然氣候不穩定,陰雨大風等情況經常出現,那么這樣的自然環境也不利于作物的栽種,會增加耕種的困阻,也會給作物的生長增加挑戰,不利于成活。
![]()
3不走
不走親訪友,今年的立冬相對特殊些,是非常罕見的九月冬。而九月為傳承孝道的月份,屆時人們都會互相走動,尤其是子女們,會在重要的時間節點回家看望父母。不過屆時要避開“絕日”,首先從傳統意義來看,其代表著絕盡,斷絕,意味著親情的決裂,是人們都很膈應的。再者此時氣候多變,自然氣候不穩定,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最好還是待在自己的家里或是熟悉的地方。不要去走訪親友,也避免給他人增加困擾。
![]()
4要吃
八寶飯,其是傳統食物,代表著八方進寶的好兆頭,而且臨近立冬,天越來越冷,吃些堅果谷物,也有助于滋補驅寒,增強體質。
![]()
1、可以在糯米的基礎上搭配些大米,這樣不會太黏,混合洗好后,先用清水泡半小時。
2、將其撈出來,放到蒸屜上,大火蒸四十分鐘左右,徹底熟透,粒粒飽滿為止。
3、屆時把米飯倒在容器中,加點糖,黃油,用鏟子拌勻。同時準備些干果以及豆沙餡。
4、在碗中涂上黃油,先放些堅果打底,接著加點米飯,加入豆沙餡,再加米飯蓋住,最后在表面撒些果干,壓實一些之后,倒扣出來即可。
![]()
蝦,立冬前夕也是進補的關鍵期,那么可以吃些蝦,其鮮美可口,且極富營養,有助于補虛乏,增免疫,強筋骨等。而且蒸上一盤,紅亮好看,蘊含著鴻運當頭之意。
![]()
1、先將其逐一清理好,將背部切開,再用刀背敲一敲,保持造型。
2、泡一把粉絲,直到變軟后放到盤中,剪短一些。
3、多切一些蒜蓉,先在鍋里加點油,將其放進去,一定用小火加熱,香味烹出來后馬上關火,加上生抽,湯,小米椒碎,快速拌勻。
4、蝦也放到盤中,淋上蒜蓉,端上蒸鍋,加熱十五分鐘,熟透后出鍋即可。
![]()
茼蒿,秋冬進補,綠葉菜也不能少,其有助于潤腸通便,去燥排毒,促進代謝等。幫助我們在干燥的天氣里更舒服。
![]()
1、摘上一把,用清水沖洗掉臟東西,之后控干,剪成長短均勻的小段。
2、一個咸鴨蛋切開,舀出來,壓成小塊,再切點大蒜。
3、起鍋放油,把咸鴨蛋和大蒜都放里邊,調些生抽一起快速炒香,茼蒿撒里邊,炒到塌生馬上出鍋。
![]()
橙子,金黃的橙子陸續上市了,其飽滿多汁,個個都酸甜可口。且富含維C,纖維素,胡蘿卜素等,有助于生津去火,止咳化痰,增強免疫等。這個時節吃起來,對身體好,還增添心想事成的好彩頭。
![]()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拍圖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