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當下全球汽車產業加速向智能電動化轉型、中國品牌集體向高端突圍的浪潮中,江淮汽車發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體現了其營業收入115.13億元,同比增長5.54%,環比增長20.44%,銷量達到91,099輛,環比增長0.23%。這些數據表明,江淮汽車的“高端突破+基盤穩固”雙引擎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效,為這家擁有61年歷史的車企帶來了營收和銷量的雙增長,標志著其正式迎來“業績拐點”。正如江淮汽車董事長項興初在8月11日央視直播中所言:“中國汽車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無人區,總要有人去做難而正確的事。”
![]()
技術賦能的“高端突破”+基盤穩固的“底層支撐”:雙引擎筑牢業績基石
江淮汽車的業績躍升,根植于“高端品牌破圈+傳統業務托底”的協同發力,兩者共同構成業績增長的核心雙引擎。 作為江淮與華為聯手打造的超高端品牌首款車型,尊界S800超預期的市場表現,無疑是江淮汽車向高端突破的重要底氣。2025年5月,尊界S800超上市19天大定突破5000臺,4個月后,這一數字攀升至15000臺,且90后用戶、家庭用戶占比顯著,成功實現從“傳統車企用戶”到“年輕高端群體”的產品力破圈。此外,項興初董事長在央視直播中表示,將其定位為江淮的“頭號工程、明星業務”,足見其在戰略轉型中的標志性地位 。
![]()
而無論是江淮汽車的沖高底氣,還是尊界S800的破圈基礎,都源于江淮汽車始終堅持的高研發投入與技術深耕。2025年1—9月,江淮研發投入超30億元,同比增長超30%,其中尊界S800單款車型便申報341項專利,堪稱“專利密集型產品”,在車路云協同、自動駕駛場景生成等關鍵領域實現突破。
![]()
在技術落地層面,尊界S800更是將優勢轉化為用戶可感知的體驗:電池PACK體積成組效率提升至64%,有效延長續航里程、DHE155發動機憑借46.4%的熱效率躋身行業第一梯隊、四激光雷達支撐L3級智能駕駛,“ICDC全域線控智慧底盤”可輕松完成橫向出庫,精準匹配高端用戶對“智能+豪華”的雙重需求。這也正是項興初強調的“江淮四大核心能力”中,“整車集成開發能力”與“用戶體驗層設計能力”的具象體現 。
![]()
與此同時,傳統業務則是江淮汽車支撐高端突破戰略的底層支撐。2025年1—9月,江淮皮卡銷量突破4.5萬臺,穩居行業第二、商用車領域,新能源輕卡銷量超1.5萬臺,重卡新能源交付近3500臺,轉型成效顯著、在國際出海市場上,成功打造5個年銷超萬臺市場、2個年銷8萬臺地區,中高端輕卡出口更是連續14年居行業第一 。這些數據不僅彰顯了江淮61年造車底蘊所鑄就的“深耕能力”,更為主推高端品牌構筑了穩定的現金流與用戶基石,讓“高端突破”無后顧之憂。
![]()
生態協同的長期邏輯與雙引擎的戰略內核
從行業視角看,江淮“雙引擎”戰略的本質,是對智能新能源產業“低價內卷”與“高端空白”矛盾的精準破局。通過與華為等企業的深度合作,江淮汽車在智能駕駛技術上取得實質性突破,如L4級自動駕駛系統的常態化運營,以及基于鴻蒙OS的智能座艙量產裝車。同時,江淮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發投入顯著,2024年達到34.64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5%,這不僅提升了技術實力,也為“高端突破”重塑品牌價值提供了堅實基礎。
![]()
此外,江淮汽車在市場上的表現也證明了其戰略的成功,如2024年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商用車等多個細分市場表現活躍,出口表現持續攀升。這些數據和案例表明,江淮汽車正通過“雙引擎”戰略,跳出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實現短期業績的穩固和長期價值的增長。江淮汽車與寧德時代構建的“網狀生態協同”模式,通過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研發新技術、以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深入合作,支撐了其戰略的落地。這種模式與傳統車企的“鏈式合作”形成鮮明對比,后者通常局限于單一領域或線性合作模式。
研發端,組建超5000人的專屬團隊,成立尊界上海研發中心,還聯合清華大學、中國科大等頂尖高校及院士團隊,共研新架構、新材料,構建全球頂級創新體系;
制造端,聯手打造尊界超級工廠,依托華為iDME技術實現“數字孿生”,每秒采集30萬條工廠數據,今年8月首次直播便收獲超4000萬觀看量、1.4億曝光量,成為行業智造標桿;
供應鏈端,聯合240家全球一流伙伴結成“品質同盟”,實現“一車帶全鏈”,帶動上下游向高端升級;
管理端,全面對標華為推進IPD集成產品開發、ISC集成供應鏈、LTC線索到回款變革,建立采購、質量等端到端能力中心,改革預算與考核機制,讓一線作戰單元更具敏捷性。
這一系列動作,正如項興初所言,江淮與華為的合作形態已超越技術賦能,進入“體系重塑+伴生融合”的深度階段。將華為近40年的ICT技術與管理經驗,與江淮61年造車底蘊深度融合,實現“伴生式發展”,重構企業核心競爭力 。
![]()
而與寧德時代的深化合作,則聚焦新能源核心部件,夯實“長期技術壁壘”。2025年10月雙方簽署的協議,圍繞先進動力電池產品、前瞻研發、新材料應用展開,既聯合攻關“技術領先一代”的電池解決方案,又推進平臺化車型研究與海外市場共拓,還通過“技術創新+成本貢獻”專項,保障供應鏈安全與成本優勢 。這一合作,恰好填補了江淮在新能源核心部件領域的協同空白,為雙引擎注入“續航+成本”的雙重競爭力。
這種“車企+科技巨頭+核心供應商”的生態模式,讓江淮跳出傳統主機廠的定位,成為'新能源生態整合者'。通過整合華為的ICT技術、寧德時代的電池技術與自身造車底蘊,構建起技術-制造-供應鏈全鏈條優勢,為“雙引擎”戰略提供長期支撐,更為行業提供了“生態協同破局”的可借鑒范式。
戰略縱深:認知重構與組織進化的底層邏輯
項興初董事長與撒貝寧的對話,還揭示了江淮汽車戰略轉型的深層邏輯:這不僅是產品與技術的升級,更是認知范式與組織基因的全面重構。
面對撒貝寧提出的“步子是否太大”的疑慮,項興初以61年造車底蘊為錨點,指出傳統豪華品牌在智能化轉型中的結構性困境,強調中國汽車產業已具備“舉國創新體制、完備制造業基礎、龐大工程師隊伍”三大核心優勢,為高端突破提供了歷史機遇。這種認知突破體現在尊界項目的全流程:從聯合220余家供應鏈伙伴構建“品質同盟”的生態體系,到引入華為IPD流程推動整車開發的組織變革,江淮打破了傳統車企“鏈式”合作模式,構建起“網狀”價值創造體系。
![]()
在技術路線選擇上,江淮展現出精準的戰略聚焦。項興初明確提出“四門獨門絕技”:整車集成開發能力、用戶體驗設計能力、高效混動與熱管理技術、綠色敏捷制造技術,通過“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策略,在智能新能源賽道建立差異化優勢。這種聚焦策略在尊界S800上得到具象化呈現:其雙層流全時四溫區空調箱、28回路氣囊控制器等創新,不僅突破行業技術天花板,更推動了安全測試標準的整體提升。
![]()
組織變革則為戰略落地提供了機制保障。通過對標華為推進流程化組織轉型,江淮建立端到端能力資源中心,同步改革預算、激勵和考核機制,實現“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指揮戰斗” 。這種變革效能在物料風險評估等場景中已顯現:跨領域團隊僅用兩天便完成傳統模式下需數周的流程重構,組織敏捷性顯著提升。
車友觀察:從量變積累到質變跨越的新航程
當前,智能新能源市場已從“增量競爭”邁入“存量競爭”,品牌力與技術力成為核心壁壘,而江淮的“雙引擎”戰略,既解決了短期業績痛點,又滿足了長期主義下的必要增長需求。
![]()
展望未來,江淮的路徑清晰且堅定:在“十五五”期間,江淮汽車計劃每年的研發投入強度將超過銷售收入的10%,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公司堅持“自主創新+開放合作”的雙路徑,全力推進尊界項目商業成功與后續車型開發,以實現從傳統車企向科技型企業的轉型。目標在“十五五”期間實現“百萬銷量、千億營收”,更計劃以“十年”為周期打造尊界品牌,正如項興初所言,“打造品牌要按十年規劃,唯有世界一流團隊,才能造世界級產品”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