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是基辛格晚年接受采訪時候講的,美國雖然愛到處揮舞制裁大棒,但總有仨國家它下不去手,其中一個全世界都沒人敢碰。
![]()
先說以色列吧,這個國家在美國眼里那可是特殊的存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美國是第一個承認的,從那以后援助就沒斷過。每年美國給以色列的軍事援助就好幾十億美元,2023年數據是38億美元左右,還不算額外緊急援助。
為什么這么護著?一方面是猶太裔在美國的影響力大,在金融、科技、媒體界猶太人占比高,比如華爾街不少大佬是猶太裔,他們通過游說團體像AIPAC影響國會決策。AIPAC每年花上千萬美元游說,推動親以色列法案。
![]()
另一方面,以色列在中東是美國的重要盟友,幫著對付伊朗啥的。科技合作也緊密,以色列有“硅谷第二”之稱,很多美國公司在那設研發中心,合作搞網絡安全和導彈防御系統。假如美國真要制裁以色列,那經濟上先亂套,股市得跌,猶太裔資金外流,科技供應鏈斷裂。更別說政治上,國會兩黨都挺以色列,敢制裁的總統估計選票就沒了。
看最近幾年,以色列在加沙行動,美國雖然嘴上說說人權,但實際還是提供武器支持,在聯合國幫著 veto 反以色列決議。1973年贖罪日戰爭,美國緊急空運武器給以色列,幫它翻盤。從那以后,這種關系就更牢了。沙特跟以色列不一樣,但也讓美國投鼠忌器,主要靠石油這張王牌。
![]()
沙特阿拉伯是石油大國,探明儲量世界第二,出口第一。OPEC里沙特是老大,能左右全球油價。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沙特帶頭搞石油禁運,針對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包括美國。那時候油價從3美元一桶飆到12美元,美國經濟直接通脹,汽油短缺,民眾排長隊加油,企業成本暴漲。最終美國通過外交哄好了沙特,禁運才結束。從那學到教訓,美國就特別注意跟沙特的能源合作。
沙特石油用美元結算,這幫著維持美元霸權,全世界買油都得用美元,間接支持美國經濟。假如沙特生氣了,轉用歐元或人民幣結算,那美元地位就晃了,美國通脹又得來一波。現在沙特還在多元化,跟中國貿易多,賣油給中國用人民幣結算,美國雖然不樂意,但也沒法強硬制裁,因為一制裁,油價漲,國內老百姓先鬧。
![]()
沙特王室還買了美國大量國債和資產,經濟綁得死死的。軍事上,美國在沙特有基地,幫著訓練軍隊,對抗伊朗。2020年沙特記者卡舒吉被殺,美國譴責但沒真制裁穆罕默德王子,就因為離不開沙特在反恐和能源上的合作。
沙特這幾年還推動去美元化,跟中國伊朗和好,美國只能睜眼閉眼。所以說,美國對沙特下手,得掂量自己經濟能不能扛住。
再說梵蒂岡,這個就更有意思了。它不是普通國家,面積才0.44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來人,沒軍隊,沒資源,但影響力巨大。因為它是天主教中心,教皇是全球13億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美國人口里,天主教徒占20%多,差不多7000萬人,很多是選民。
![]()
假如美國制裁梵蒂岡,那等于得罪一大票宗教勢力,國內天主教團體得抗議,游行啥的,總統支持率直線掉。歷史上,梵蒂岡在國際事務中調解作用大,比如2014年幫美國和古巴和好,教皇方濟各秘密協調。梵蒂岡跟美國信仰上貼近,美國主流是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都信耶穌,梵蒂岡代表傳統權威。
美國總統常去梵蒂岡拜訪教皇,尋求支持。制裁梵蒂岡沒啥好處,還惹一身麻煩,全世界都沒國家敢這么干,因為宗教敏感,容易引發全球反彈。梵蒂岡有自己的外交體系,跟180多個國家建交,影響力通過教堂網絡擴散。基辛格要是真說過這個,估計就是看中梵蒂岡的軟實力,動它等于自找沒趣。
![]()
這仨國家,美國為啥沒法制裁?歸根結底是利益糾纏太深。以色列是經濟政治盟友,制裁等于自傷;沙特是能源命脈,動它油價亂;梵蒂岡是信仰符號,碰它宗教炸鍋。美國制裁別人時,總挑那些依賴美國的,或者沒啥反制力的,像伊朗俄羅斯。但這仨,反過來握著美國軟肋。
以色列通過猶太裔影響美國內部決策,沙特捏著石油閥門,梵蒂岡掌控精神領域。國際關系就這樣,表面大國欺小國,實際誰都有顧忌。基辛格的現實主義外交就是教人認清這些,別逞強。想想美國這些年,制裁了多少國家,從朝鮮到委內瑞拉,但對這仨,從來沒動真格。反而還得哄著,比如給以色列鐵穹系統,幫沙特賣武器,跟梵蒂岡協調人權議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